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笔塑风骨写众生:张少山写意人物画艺术表达与多元实践

更新时间:2025-09-06 00:10  浏览量:1

张少山 1941年生于天津,祖籍天津宝坻县。1958年入天津美院学习中国画。受教于张其翼、溥佐、孙其峰、王颂余、朱欣根诸先生。1963年毕业分配到宁夏,从事舞台设计、影视美术设计、雕塑创作、国画创作和国画教学等美术工作。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艺术上主张古今贯通求新意,西为中用辅宗源。作品以写意人物画见长,兼画山水花鸟。供职于宁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曾任宁夏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宁夏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主席,中国民间美术学会理事,宁夏民间美术学会会长,宁夏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宁夏画院艺术顾问、宁夏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现为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


笔塑风骨写众生

张少山写意人物画的独特艺术表达与多元实践

在当代中国画坛,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少山以“写意人物画”为核心,兼涉多艺术领域,凭借对人物精神的精准捕捉与“古今贯通、西为中用”的创作理念,成为极具辨识度的艺术家。这位1941年生于天津、扎根宁夏数十年的画者,从天津美院的系统求学起步,将传统笔墨与时代观察融入人物创作,让笔下众生既有传统写意的神韵,又饱含生活的温度与精神的力量。

张少山的写意人物画,首重“以形写神”,擅长用简练笔墨勾勒人物风骨,让形象超越外在形态,直抵精神内核。早年受教于张其翼、溥佐、孙其峰等天津美院名家时,他便深谙传统人物画“重神韵、轻形似”的精髓,后结合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形成了“笔墨凝练却传神”的创作风格。画民间人物时,他不刻意雕琢细节,而是以遒劲的线条勾勒身形,用浓淡相宜的墨色表现人物神态——如描绘陕北老农,仅以几笔粗粝线条刻画皱纹与手部老茧,再以淡墨晕染衣褶,便让人物的质朴与坚韧跃然纸上;画少数民族人物时,他则注重通过服饰的简练勾勒与面部表情的细微刻画,传递出独特的民族气质,或热情奔放,或沉静内敛,每一笔都似为人物“量身定制”,避免了传统写意人物易陷入的“符号化”困境。他的人物画,无论是劳作的农人、演奏的艺人,还是生活中的寻常百姓,皆“形神兼备”,仿佛能从画面中读出人物的故事与心境,这份对“人物精神”的精准把握,成为他写意人物画最鲜明的特色。

在笔墨语言上,张少山践行“古今贯通求新意,西为中用辅宗源”的艺术主张,让写意人物画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张力。他深研传统人物画的“十八描”技法,却不被古法束缚——画人物衣纹时,既保留“兰叶描”的灵动与“铁线描”的劲挺,又融入西方素描对人体结构的理解,让线条既有传统笔墨的韵律,又能精准表现人物的动态与体积感;设色上,他摒弃传统人物画浓艳或单一的配色,适当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对比理念,如用淡雅的赭石色表现人物肤色,以墨色与少量亮色点缀服饰,既符合传统写意的清雅,又让人物在画面中更显鲜活。这种“传统笔墨为骨、西方技法为辅”的探索,让他的写意人物画既不失中国画的文化基因,又突破了传统人物画的固化范式,尤其在表现当代人物时,能精准捕捉时代气息,让画面更贴近观众的情感共鸣。

值得关注的是,张少山的人物画创作始终“扎根生活”,以现实为蓝本,让作品充满烟火气与时代感。1963年赴宁夏后,他数十年深入当地生活,从舞台设计、影视美术创作中积累了大量人物观察素材,更走遍宁夏的乡村与牧区,近距离感受各族群众的生活状态。这些经历成为他人物画的“灵感宝库”——他笔下既有宁夏回族群众的日常劳作场景,人物动作舒展、神情生动;也有草原牧民的豪迈姿态,线条奔放、墨色厚重,尽显游牧民族的洒脱;还有寻常生活中的温情瞬间,如祖孙相依、邻里闲谈,笔墨间满是生活的暖意。相较于部分写意人物画家侧重历史题材或古典人物,张少山更擅长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灵感,让他的人物画成为记录时代生活、传递人间温情的载体,这份“接地气”的创作追求,也让他的作品更易引发大众共鸣。

除了写意人物画的深耕,张少山的艺术实践还横跨舞台设计、影视美术、雕塑等领域,而这些多元经历又反哺了他的人物创作。舞台设计对人物造型与场景氛围的把控,让他更擅长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心境;影视美术对叙事性的注重,让他的人物画暗含“故事感”,仿佛每幅作品都是一段生活片段的定格;雕塑创作对空间与结构的理解,则提升了他人物画的立体感与动态表现力。这种“多域互融”的艺术路径,让他的写意人物画在笔墨、意境与内涵上都更显丰富,也让他成为当代美术界少有的“全能型”艺术家。

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张少山不仅在创作上硕果累累,更以行业职务推动美术事业发展:曾任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美协主席、中国美协理事,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宁夏美协名誉主席。他的写意人物画,既是对传统人物画文脉的传承,也是对时代生活的艺术回应,更以“写众生、塑风骨”的创作理念,为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在他的笔墨下,人物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形象,而是承载生活温度、时代精神与人文情怀的载体,这也正是张少山写意人物画最动人的力量所在。


作品欣赏

《杞红时节》120x120cm


《格桑花》60×60cm


《跳锅庄》60x60cm


《艺术体操》68x68cm


《美图世界》120x120cm


《芦声恋歌》68x68cm


《亲昵》68×68cm


《品竹图》 45x45cm


《场歌》68×68cm


《我心即佛》31x31cm





《牧牛图》 68×68cm


《相马图》 68×68cm


《织氆氇》68×68cm


《缝毛帐》68×68cm


《集市》68×68cm


《高原之子》68×68cm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