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里的山河诗章 —— 品马健忠山水画之境
更新时间:2025-09-06 02:15 浏览量:2
艺术家简介
马健忠 Ma Jian Zhong
马健忠,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关画院常务副院长,荔湾区政协书画院秘书长,荔湾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国画协会副会长。
艺术评论
笔墨里的山河诗章
当我们的目光触及马健忠先生的山水画作时,便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诗意山河的大门,瞬间被那笔墨勾勒出的万千气象所攫住。在国画艺术的天地里,马健忠以其对传统笔墨的精深研悟与对生活自然的深情观照,谱写出独属于他的山水诗章,为岭南乃至全国的国画艺术领域注入了鲜活且厚重的力量。
▲马健忠《古镇》68×68cm
▲马健忠《泗水梅岭画意浓》68×68cm
山水写生是马健忠创作的核心路径,其要义绝非对景摹形的被动复制,而是 “观物取象” 与 “澄怀味象” 的有机统一。
作为岭南本土画家,他常年深入粤地山川、乡野写生,既细致捕捉山石的皴理、林木的姿态、水流的走向等自然物象特征,更注重体悟晨昏晴雨中山水的气韵变化,尤其聚焦云雾与山水的互动关系 —— 这成为其意境营造的关键切入点。
在写生过程中,他观察到岭南云雾、湖山多具轻盈、流动之态,常缠绕山峦、漫过溪谷,使实景呈现虚实相生之趣。这种源于自然的感知,并未直接照搬入画,而是经过艺术提炼转化为意象符号:在《湖光山色》中,他以淡墨湿笔勾勒云雾轮廓,再以干墨轻擦表现其氤氲之态,让云雾既分隔了近山与远峰的空间层次,又将湖面的空阔与山峦的厚重串联起来,使自然物象升华为 “空明淡远” 的山水意境。
▲马健忠《湖光山色》68×68cm
▲马健忠《圣堂湖金辉》68×68cm
在构图层面,马健忠将传统 “三远法” 与写生所得的空间感知深度融合,通过云雾排布强化画面的意境张力。
“高远” 构图中,他借鉴写生时所见的山巅云雾景象,以浓淡不一的墨色在峰峦顶部渲染云雾,既凸显山峰的巍峨高耸,又以云雾的虚柔中和山石的刚硬,形成 “雄中含秀” 的意境;“平远” 构图里,他则将写生观察到的平原云雾 “平铺” 于画面下部,使远景的村落、林木若隐若现,拓展了画面的横向空间感,营造出 “开阔辽远” 的视觉效果。
▲马健忠《井冈春色》68×68cm
《井岗春色》堪称典范:近景屋舍、林木刻画精工,恪守写生所得的物象真实;中景以流动的云雾为过渡,墨色由浓转淡,连接起远景的连绵峰峦 —— 此处的云雾并非自然物象的简单再现,而是构图的 “气脉枢纽”,通过虚实对比将近、中、远三景融为一体,使画面既符合自然空间逻辑,又形成 “步步移、面面观” 的意象空间,让观者如临其境般感受春日井冈的生机与静谧。
▲马健忠《井冈山德胜镇》68×68cm
色彩的运用也是马健忠山水画的一大亮点。他突破了传统水墨山水画以黑白灰为主的色调限制,巧妙地融入了岭南画派 “撞水撞粉” 等设色技法,同时又不失水墨的本质韵味。在一些作品中,他以淡彩晕染,使画面清新雅致,如江南水乡般温婉;在另一些作品里,又以浓艳而不失协调的色彩,展现出岭南山水的热烈与鲜活。色彩的介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强化了作品的情感表达,让山水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物象,而是承载着画家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马健忠《岩流风光》68×68cm
▲马健忠《梅岭清风》68×68cm
可以说,马健忠的山水画,是传统精神与时代风貌的有机结合,是技术技巧与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品味。当我们再次回望他笔下的山河,那笔墨间流淌的诗意与力量,依旧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这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的山水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