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怪“出道”真相:乾隆年间地下艺术天团!扬州八怪连连看第二话
更新时间:2025-09-06 10:18 浏览量:2
(续上)
李鱓的题画同样极为自由,信手拈来,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位置,皆与画面完美融合。例如,在《清李鱓冷艳幽香图》中画春蚕食桑叶的一页,他题道:“古来尤物须品题,同时美过王嫱、西子而人不知。硕衍学兄性情风雅,酷好笔墨,予为之效棉者屡屡矣。临行又索兹长卷,属意花鸟,分为数丛,未尝不易。予则通局经营,分而实合,似觉彼此顾盼多情,鉴家自能辨之。” 实在见解非凡,令人称绝。
汪士慎性格孤高清冷,嗜茶成癖,素有 “茶仙” 之名。其好友厉鹗曾为他题《煎茶图》云:“巢林先生爱梅兼爱客,啜茶日日写梅花;要将胸中清苦味,吐作纸上冰雪桠。” 啜茶、写梅,清苦味、冰雪桠,生动地描绘出汪士慎的生活常态。汪士慎绘画涉猎并不狭窄,除花鸟外,山水与人物亦有涉足,但画得最多的当属梅花。金农评价道:“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 此乃称其画梅之繁,相对高翔而言。
实际上,他画梅亦不乏疏枝之作,如《墨梅》轴,绘素梅一株,曲折如 S 状,疏枝穿插其中,并以双勾法勾勒花朵,又以淡墨撇竹相伴,满纸清奇,冷香袭人。
黄慎,在 “八怪” 中,其职业画家身份最为突出。他亦是全能型画家,人物、山水、花鸟皆精通,且擅作草书,能吟诗赋词。
他画人物时,常以草法入画,大幅巨制顷刻挥就,气势撼人,如安徽省博物馆藏《清黄慎桃花源图卷》。他画山水,山形取方,皴笔方折且多有波动,其形貌神韵,大致与闽中山水相似,那正是他的家乡之山。他画花鸟最为简逸,大幅作品纵放自如,小品则精妙绝伦,以减省之笔传神,以少胜多。
金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博学多才,篆刻、诗文、书画皆造诣精深。其书法精于八分,在传承汉人之法的基础上略有变化,还独创漆书,风格醇古方整。由隶书衍生出行草,犹如老树开花,姿媚横生,充满金石之气。
关于金农(冬心先生)的绘画,据张庚《国朝画征续录》记载:“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他自己也说:“冬心先生年逾六十始学画竹,前贤竹派不知有人”。
由此可见,他学画时年岁已高,凭借深厚的鉴赏积累与扎实的书法功底,出手便不同凡响。他七十岁时收罗聘为诗弟子,七十二岁又收项均为诗弟子,罗、项二人皆擅绘画,项均工于画梅,罗聘则技艺全面。此后,二位弟子常为金农代笔作画,数量不少。故而,冬心先生的画作,不仅有真伪之分,还有亲笔与代笔之别。
金农的亲笔画,应具备两个特征:其一,以书为画,画笔与书笔风格一致;其二,重意趣而轻形似,稚拙的表象之下,掩藏着隽逸古秀的风神。
高翔,是 “八怪” 中唯一受教于石涛之人。石涛去世后,他 “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此举成为画坛佳话。高翔为人仁厚守信,气质清逸,品格高尚。在绘画、书法和篆刻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绘画方面,他擅画山水,风格清奇简瘦,介于石涛与新安诸家之间。
亦精于画梅,疏枝简劲。然而,其作品传世不多,在 “八怪” 中尤为罕见。书法方面,他擅长隶书,取法汉碑,笔力清劲古逸。行草书则在跌宕峭拔中追求自在与个性。印章得力于垢道人程邃,古朴苍劲兼具。
郑燮,康熙年间为秀才,雍正时中举人,乾隆朝考中进士,曾两度出任县令。他在潍县县衙时写过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诗彰显了他的清官形象。最终,他辞官至扬州卖画为生。当时,李葂赠他一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此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的一生。其书法融合真、行、草、隶于一体,参差错落,犹如乱石铺街,自称 “六分半书”,此乃其独创。这是以画意入书,想必是受石涛启发的结果。
郑燮的绘画品种有限,常见的仅有兰、竹、石三种,偶尔也绘松、梅与菊花,笔墨挺秀,从不施色,且多有题识,尽显文人画本色。南京博物院藏《郑板桥墨竹图》堪为代表作;还载有其致宪台书稿,其间绘有茶䂪火炉,虽为信笔之作,亦极为珍贵。他的诗词直抒胸臆,雅俗共赏,还吸收了民间小唱的形式,所作道情多首,至今仍为世人传唱。
杨法,同样诗、书、画、印兼擅。但其画作传世极少,与李葂情况相近。笔者仅见扬州博物馆所藏两片册页,一绘月季,一作绣球,为设色小写意;故宫博物院藏墨花册,笔墨简放,略似青藤风格,署款 “丙子”,为乾隆二十一年,杨法六十一岁时所作。
杨法的书法极为奇特,堪称 “怪”。他作书,以柔笔写篆书且带有波折,以细笔作隶书,方中求圆,以方硬之毫写楷书,类似漆书,以粗笔随意作草书,圈画自如。在书法传统中,杨法之法大有 “反其道而行之” 的意味,却得到方家认可,张廷济称之为 “书中逸品”,是典型的以画意入书之作。
李方膺的画与李鱓较为相近,皆风格放纵、苍劲且淋漓。他们交往频繁,还拥有相同文字的闲章,如 “木头老子”、“衣白山人”、“大开笑口” 等。扬州博物馆藏李鱓《稻鱼图》,作者题诗后未署名款,仅钤有李方膺所用之 “大开笑口” 白文方印,令人难以分辨究竟是李鱓还是李方膺之作。
傲雪之梅与劲节之竹,皆是李方膺的 “知己”,他为之痴迷、沉醉、倾倒,尽情挥洒笔墨。他自诩 “画到梅花不让人”,运用各种丹青手段,“独向百花分别处,不逢摧折不离奇”。他笔下的竹,或如婵娟沐雨,或若飞燕临风,率意天成。他的性格、情怀、心绪与追求,无不体现在他的画中,笔底的梅与竹,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闵贞,十二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因思念双亲,追画父母遗像,人称 “闵孝子”。他擅画人物,兼能花卉与山水,以卖画为生,画风朴实。其巨幅《洗象图》,以淡墨大象为衬底,突出线描勾画的人物,手法新颖,主题洗练集中,足见其匠心独运。
罗聘,是 “八怪” 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比其师金农小四十六岁,与闵贞皆属晚辈。他与华喦、黄慎一样,人物、山水、花卉皆擅长。他还工于肖像画,偏于工细写实的有自画蓑笠像,写意者有金农、丁敬像,其变形夸张的笔法颇似漫画,富有创意。
罗聘最擅画鬼,其《鬼趣图》形态各异,千奇百怪,展现出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力,曾轰动当时文坛,题跋者众多。其一作于 “乙酉四月”,为绢本八段卷,墨笔略设色。乙酉为乾隆三十年,罗聘三十三岁。五年后他前往北京所携《鬼趣图》,应即此卷,卷后多人题跋,较早者题于壬辰(1772 年),所题内容与卷中八图一致。另一本为纸本设色卷,作于 “嘉庆二年六月”,此时罗聘已六十五岁,距去世仅两年,为晚年之作,与前卷有同有异,笔墨较为粗率。此卷曾为张大千所藏,吴湖帆跋语中称之为 “鬼趣图真迹第八卷”。后归虚白斋,现藏于香港美术馆。
罗聘还是 “八怪” 中唯一夫妻皆擅绘者。蒋士铨曾作诗称颂罗聘夫妇:“两峰为夫,白莲为妻。男能绍诗书,女有芳淑仪。一家仙人古眷属,墨池画笺相扶持。同居香叶堂,老树盘曲如龙翔。” 白莲姓方,名婉仪,出身歙县名门,与罗聘同乡,长罗聘一岁,与荷花同日生(六月二十四),故号白莲。她工诗擅画,风格隽逸清新,与罗聘略有相似之处。
写罢 “八怪” 中的最后一位,脑际不禁浮现出郑板桥在潍县书赠韩镐的联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删繁就简、领异标新八个字,不正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么!
我们将《清李鱓冷艳幽香图》、《清黄慎桃花源图卷》、《郑板桥墨竹图超精版》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印刷形态!
欲购专业级《清李鱓冷艳幽香图》、《清黄慎桃花源图卷》、《郑板桥墨竹图超精版》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