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场开演,王健携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亮相东方艺术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06 15:36 浏览量:1
9月5日至6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大提琴家王健在东方艺术中心以两场音乐会呈现完整的六首《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是王健时隔20年再度录制这套巴赫作品并发行专辑后,首次现场演绎一整套巴赫“大无”。
此次演出原本仅设一场,开票后因观众热情高涨、门票迅速售罄,特加演一场,最终以连续两晚的形式完整呈现全套作品。
此次带来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在王健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巴赫的音乐是独一无二的,在所有大提琴家心中肯定是第一位。” 这套创作于1717年至1723年间的作品,以复调对位突破大提琴单旋律限制,通过和弦、双音及琶音织体模拟多声部对话,被视为巴洛克器乐的巅峰之作。
王健与这套组曲的羁绊贯穿他的艺术生命。十岁初奏便结下缘分,2005年首录时坦言“仅触皮毛 ”,如今以 “最后一版录音”为里程碑,将半生阅历融入每一段旋律。
在王健看来,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生活愈发便捷和舒适,人们与刻骨铭心的情感渐行渐远。巴赫曾多次经历丧子之痛,这样的背景让他的音乐更直接、犀利,每个音符都源于对生命的深切体悟,毫无矫饰。
王健引用一位友人的感慨:“听到好的音乐时,你的脑海里会放烟花!”在他看来,巴赫的音乐正是点燃“烟花”的引线。
此次演出曲目安排颇具巧思,9月5日呈现《降 E 大调第四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D 小调第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 D 大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9月6日则演绎《 G 大调第一无伴奏 大提琴组曲》《 C 小调第五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 C 大调第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不同调性的作品并置形成明暗交织的情感张力。
正如王健所说:“就像在不同的房间里散步,每个房间都有独特的光线,但推开最后一扇门, 会发现它们共享同一片星空。”
王健这次使用的是由已故林寿荣先生家人慷慨借予的大提琴,在熟悉的东艺舞台上,让巴赫的旋律与时光对话。 “ 希望通过这次演出, 让大家感受到巴赫音乐的深邃, 也感受到东艺这二十年沉淀出的独特魅力。”
“东艺的声音是越变越好的,就像一把新琴逐渐变成老琴,现在已经非常理想。 ” 他认为音乐厅本身就是最大的乐器 ,“我们拉琴不是直接把声音传给听众,而是先让音乐厅震动起来,再通过声波传递。好的音乐厅, 声音的奥妙就像好的乐器一样不可复制。 ”
除了王健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全集演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周年之际还有一系列 顶尖演出陆续登场。
9 月,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率先带来恢弘的交响盛宴。10 月演出阵容尤为重磅,钢琴家米哈伊尔 · 普莱特涅夫将演绎拉赫玛尼诺夫全套钢琴协奏曲,瓦莱里 · 捷杰耶夫执棒马林斯 基交响乐团呈现马勒交响曲全集,佩佩 · 罗梅罗的告别亚洲独奏音乐会、 柏林爱乐弦乐四重奏的室内乐演出也将相继亮相, 展现不同音乐形式的独特魅力。
文字丨记者 何晶
图片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