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闪耀巴黎!东方匠心叩响世界艺术之门
更新时间:2025-09-06 18:06 浏览量:1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当缂丝的金线在塞纳河畔流光溢彩,当昆曲的水磨调萦绕巴黎左岸的艺术空间,一场跨越千里的美学之旅正在上演。法国巴黎当地时间9月4日傍晚,《我在苏州学非遗》作为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特别推荐影片,用最温暖的镜头语言,让苏州手艺人的匠心故事在法国巴黎激起动人回响。
“美,是无需翻译的世界语言。”当海外媒体记者凝视着银幕上苏州绣娘飞针走线的特写时,这句感慨在暮色中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得到了最生动的印证。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本届巴黎设计周中国周官方推荐项目,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巧妙地将姑苏城的温婉韵致,化作可视的诗篇,投射在塞纳河畔。这一刻,苏州与巴黎,这两座相距万里的文化名城,因为非遗而相遇,因为匠心而相知。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以“澎湃 Blooming”为年度主题,在巴黎呈现一系列面向公众、品牌与创作者的当代表达。作为巴黎设计周中国国家板块,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曾被列入2024中法文旅年系列活动,在中法文化交流背景下有象征意义。
光影交错,苏式美学惊艳塞纳河畔
“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就像一扇窗,让我们窥见苏州非遗的永恒魅力。”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萌在推介活动开场时,向满座宾客娓娓道来:“镜头下,每一根丝线的穿梭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些古老技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当代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我们希望借助影片真实、细腻且充满温度的影像叙事,让全球观众感受中国非遗的技艺之美与人文之光。”
暮色渐浓,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曹亚琼一袭盘金绣礼服惊艳登场,这件源自民族服饰博物馆珍藏的同款服饰,以其金碧辉煌的华美气质瞬间点亮了整个会场。采用传统盘金绣技艺制作的礼服上,金丝线与金箔纸包覆的丝线交织出精致细腻的图案,在灯光下流转着璀璨光芒,每一针、每一线都彰显着苏州刺绣匠人对美的极致追求。
法国本土时装设计师在采访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我从未见过如此精湛的金属绣工艺,金线的光泽与丝线的柔美完美结合,这种奢华而不失典雅的美学,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感冲击。它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艺韵生辉,苏作技艺叩响设计之都
推介活动现场,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中苏州匠人指尖的艺术令观众如痴如醉。前罗丹美术馆董事、中法文化论坛副主席克里斯蒂娜观看后告诉记者,她认为这部影片完美诠释了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的水乳交融。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生生的创意源泉,这正是我们选择这部影片作为特别推荐项目的原因。
她补充道:“镜头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手工艺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他们眼中闪烁的光彩、手指间流动的韵律,都在诉说着对美的永恒追求。这种跨越国界的匠心对话,正是设计周最珍贵的时刻。”
暮色完全笼罩了塞纳河,但中国文化中心内的交流却愈加热烈。
在活动现场,一场通过实物、影像与文字装置,深度诠释苏绣“一针不多,一针不少”至高境界的主题展览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的关注。法国本地的观众激动地表示:“这些技艺太令人惊叹了!在影片中,我也特别注意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状态,那种全身心投入的专注,正是现代设计界所缺失的。我们总是在追求新奇,却忘记了传统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作为此次《一针不多一针不少的苏绣》主题展览的策展人,包婕妤表示,展览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欣赏苏州绣娘巧夺天工的精品,帮助他们解读、领悟传统技法背后的东方美学智慧、领略苏绣艺术于极致工巧与灵动留白间,编织撼动人心的隽永之美。她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尽可能去提升苏作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能见度和影响力。
据悉,作为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的重要活动,《我在苏州学非遗》还将在威尼斯、米兰举行多场推介活动,让更多国际设计界人士有机会领略苏州非遗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设计带来的灵感启示。这条用丝线编织的文化交流之桥,正在国际设计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匠心传承,非遗正走向世界
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全片80分钟,由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意文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苏州科意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作为第一出品方,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长期致力于以国际化方式传播苏州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总台出品的《天工苏作》聚焦苏州九项非遗技艺与十二位传承人的故事,以其精湛工艺和江南美学获得广泛好评。作为聚焦江南文化系列的延续,《我在苏州学非遗》进一步拓展了非遗题材的现代表达方式。
影片于2022年开机,2024年杀青,全面展现苏州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昆曲、碧螺春、御窑金砖、苏州制扇、缂丝、金银细工等门类,记录了金银器匠人赖氏父子、昆曲学习者田野上与程佳钰、碧螺春茶人严介龙、御窑金砖烧窑师傅老周等手艺人的故事。
影片透过苏州非遗手艺人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和对待传承的态度,展现出他们的极致追求与“耐得住、沉得下”的精神力量。同时,为展现苏州非遗的活态群像,也透过镜头展现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缂丝、核雕、苏绣等其他不同非遗门类匠人的生活缩影与苏州城市场景。
这些小而美的故事,让世界看见苏州非遗的真正魅力——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人文的温度;最珍贵的文化传承就蕴藏在平凡人的不平凡坚守中。
影片由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之一萧寒执导。十年前,由叶君、萧寒共同执导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常人视角”的纪录作品在网络走红,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推动了故宫文化走向大众。
今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我在苏州学非遗》的推出,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增添了新的注脚。
影片的青年主演陈飞宇前往苏州实景拍摄,在片中,他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面对面学习交流,“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年轻人,也介绍给世界”。陈飞宇首度为全片配音,和以往高密度宣传片以及陈飞宇日常娱乐形象不同,“娓娓道来、慢慢讲述”苏州手工艺之都的精湛技艺。
作为2025江苏省国际传播重点项目,在苏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我在苏州学非遗》海外系列推荐活动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精心设计威尼斯、巴黎、米兰“一城一站一非遗”推广活动,策划英、法、意等多语种落地活动和国别传播方案,深刻把握国际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特征,整合运用当地主流媒体、央媒社交平台、海外KOL等资源,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文化传播力,借力多元文化,打造具有苏州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传播品牌。苏州非遗,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