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丹青笔墨 中国精神丨 刘学东的艺术世界

更新时间:2025-09-06 18:53  浏览量:1

刘学东

汉族

1976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

祖籍山东滨州

现为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览/获奖

1、2017年7月 国画作品《意象北疆(一)》入选由内蒙古美术家协主办的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2、2017年10月1日 国画作品《意象北疆(二)》入选由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3、2019年11月28日 国画作品《克什克腾的山坡》入选由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内蒙古中国画作品展;4、2020年国画作品《秋到广兴源》荣获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写生内蒙古”铜奖;5、2021年12月,国画作品《大美北疆》荣获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二届全区文化业务大赛美术类一等奖;6、2022年6月,国画作品《昂坪360》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7、2022年9月,国画作品《山载其苍》入选由内蒙古文化厅举办的“2022写生内蒙古”美术作品展。8、2023年9月,国画作品《只道早还乡》获得由内蒙古文化厅主办“醉美草原”美术作品展铜奖。9、2023年8月,国画作品《留住乡愁》入选由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俄罗斯工艺美术大学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一带一路中俄美术家写生作品展。10、2024年5月,国画作品《万物生光辉》入选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览。11、2025年6月,国画作品《山之上》入选由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内蒙古中国画作品展。12、2025年7月,国画作品《春暖花开》入选由西安市美术家协会青年画家艺委会、俄罗斯联邦艺术家创作协会、中国写生会青年画家艺委会主办的“经纬交响” —— 首届中俄艺术作品双年展。13、2025年8月,国画作品《万里送行舟》入选由河北省平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凌源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宁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燕山凌水草原情”——冀辽蒙三省市书画作品联展。14、2025年9月,国画作品《心远地自偏》入选由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醉美草原 亮丽北疆”全区美术作品展。

作 品 欣 赏

生生不息

刘学东的国画作品进行了一种内化、沉淀乃至批判性的重构,其作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 对“文化记忆”的挖掘与凝炼,这是刘学东艺术最核心的价值。在全球化浪潮下,许多艺术创作习惯于直接使用显而易见的民族符号来快速确立文化身份。但刘学东拒绝这种浅表的“东方”表达。他认为,一个民族真正的文化不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而在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和集体意识中。通过笔墨凝固这些即将消失的景象,他实际上是在为一段共有的民族集体记忆建立视觉档案,防止其在现代化的推土机下被彻底遗忘。这是一种深沉的文化保存行为。

二、 对“东方审美精神”的当代诠释,刘学东的作品在精神内核上深深植根于东方哲学和美学,但他用完全当代的语言进行了转译。 “虚”与“实”的当代构图:他的画面大量运用留白,但这“白”不再是传统山水画中的云雾或水域,而是记忆的模糊地带、时间的空白间隙、未言的叙事。这种对“空”的极致运用,体现了东方美学“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精髓,但赋予了它全新的、属于现代人的心理和哲学内涵。刘学东的画作充满了意境,但这是一种苍茫、孤寂、怀旧而又充满生命韧性的现代意境。它不再是文人士大夫退隐山林的超脱之境,而是现代人在时代巨变中对自身文化根脉的追寻与惆怅之情。这种情绪本身就是当代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部分。他的笔墨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笔下的人物形象,不求形似,但求神韵。这不仅是技法,更是一种东方的世界观——重神轻形,重内在感受轻外在模拟。他用最民族的艺术观念,表达了最普世的人性情感。

三、 对民族文化身份在现代性冲击下的反思与追问。刘学东的作品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迷茫,这恰恰精准地捕捉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在面对突如其来、排山倒海的现代化、城市化时,所产生的文化身份上的焦虑和失落感。“我是谁?”的艺术表达:当熟悉的旧街巷被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取代,当传统的生活方式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解构,人们自然会产生“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的追问。刘学东画中那些伫立在钢筋混凝土旁、神情忧郁又若有所思的人物,正是这种集体性文化身份追问的化身。在断裂中寻找连续性:他的艺术不是在拒绝现代性,而是在提醒人们注意现代性带来的文化断裂。通过描绘“旧”的消逝,他反而强调了“新”的根基所在。他的工作是在断裂处试图建立一种连续性,告诉人们,民族的未来无法也不能完全脱离其过去的记忆和文化基因。

四、 对民族绘画材料语言(水墨)的边界拓展。坚守水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立场的选择。刘学东没有放弃宣纸、毛笔和墨,但他极大地拓展了这种民族媒介的表现力。他运用综合材料制造斑驳肌理,其技法本身是当代的、实验的,但最终呈现出的那种沧桑感、历史感和时间感,其审美内核又是东方的。他证明了源自民族传统的工具,完全有能力表达最当代、最深刻的思考。

刘学东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和实践,是深层的、哲学的和内省式的。他不是在展示民族文化,而是在挖掘和追问民族文化。他将文化从符号层面深化到了记忆与精神层面。 他将传统的审美范畴(如意境、写意)成功地进行了现代转换。他的作品成为了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集体心理状态的深刻写照。

因此,刘学东的艺术告诉我们,民族性并非外在的物象,而是内在的精神血脉和文化记忆。它存在于老街巷的烟火气中,存在于斑驳的老墙皮里,更存在于一代人面对时代变迁时那份复杂的情感之中。他用自己的笔墨,守护和激活了这份深沉而珍贵的民族文化基因,使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民族文化传承有序,笔墨无限,生生不息。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刘学东

材质|纸本设色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