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好看指南|香港邦瀚斯上海预展呈现世界顶级喜马拉雅艺术史学家珍藏
更新时间:2025-09-07 13:48 浏览量:1
近日,香港邦瀚斯上海预展于静安香格里拉酒店启幕。本次预展特别呈献将于10月30日在香港邦瀚斯隆重登场的“虔敬之境:乌尔里希·冯·施罗德典藏”专场拍卖部分精选拍品,来自世界顶级喜马拉雅艺术权威专家——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先生之重要珍藏。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国际总监Mark Rasmussen表示:“施罗德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是首位以系统性方法梳理并记录西藏造像风格演变的学者。今年秋天,能够再度向世界呈献施罗德先生的非凡收藏,我们深感荣幸。”
专场拍卖共汇聚37件喜马拉雅艺术珍品,皆为施罗德逾半世纪潜心积累的结晶,凝聚其恒久执着、渊博学识与卓越鉴藏眼光。藏品长期珍藏于其瑞士阿尔卑斯山麓的私人宅邸中,数十载未曾公开展出,直至今秋首次面世。这也是继香港邦瀚斯推出亚洲艺术泰斗斯佩尔曼(Jules Speelman)私人珍藏专场大获成功之后,再度将喜马拉雅艺术的重要私人收藏带入亚洲,势必将成为本季香港最受瞩目的私人收藏专场之一。
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
施罗德先生为享誉国际的艺术史学家与收藏家,亦是喜马拉雅艺术与文化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泰斗人物之一。以其构建并出版喜马拉雅艺术体系化的图像档案之前瞻性与数载心血而言,几乎无人可出其右。他自幼浸润于推崇亚洲文化的家庭环境,深受其曾叔祖父——著名印度学家利奥波德·冯·施罗德(Leopold von Schroeder,1851-1920)学术精神之熏陶。于是,二十二岁时首赴尼泊尔考察之举,正式开启了他对记录与编纂喜马拉雅艺术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热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藏艺术的相关著录并不成熟,年代判断与风格研究无一致定论,令施罗德深感无奈。于是,他耗时四年潜心研究,终于在1981年完成意义非凡的《印度—西藏铜造像》一书。这部开创性著作以系统、详实的方式,以大量图片为示,首次构建起西藏金铜造像跨越千年的历史序列。2001年,历经九年深入雪域秘境的实地考察,他推出两卷本巨著《西藏佛教造像》,记录了西藏寺庙所藏之千余尊铜像——这些佛教艺术瑰宝此前鲜为人知,由此首次向世界展露真容。2019年,施罗德先生再献著作《尼泊尔石雕艺术》,两卷宏篇系统收录近三千件石雕珍品,完整梳理了尼泊尔印度教与佛教石雕艺术脉络。
时至今日,其著作仍被视为该研究领域最权威之作,堪称独一无二的百科全书式经典,为全球藏家与专家学者无可取代的首选参考,为收藏与鉴赏构建评述语境与思考准则。如此成就,足以彰显其在喜马拉雅艺术研究领域的先驱与泰斗地位。
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拍卖主管兼专家谭远卓表示:“这个极具风格的收藏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让我们得以一窥一位顶级学者的艺术视野。每一件藏品都有其意义,因其美学意象与文化价值而得以存留。这场拍卖更像一个别致的喜马拉雅艺术小史,从小巧而灵动的犍陀罗与尼泊尔造像,到色泽华贵的贝叶经画,以及鉴赏家们将为之眼前一亮的罕见铜像巨作——所有作品皆出自施罗德先生这一备受尊崇的权威收藏体系,来源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