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破圈”新生,“四大喜”衍生品亮相山西省图
更新时间:2025-09-07 16:26 浏览量:1
当千年剪纸技艺遇上“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种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喜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4日,“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剪纸衍生品展”在山西省图书馆启幕,该展览以“人生四大喜”为主题,以“传承为根、创新为翼”,重新诠释非遗剪纸在当代的生命力。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剪纸衍生品展”
本次展览突破传统剪纸的静态展陈模式,将剪纸文化中蕴藏五千年的吉祥符号与“四大喜”的情感脉络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从“窗棂艺术”走向“生活美学”的视觉与情感盛宴。展览不仅展出精湛的剪纸作品,更推出一系列融入剪纸元素的实用衍生品,包括抱枕、丝巾、披肩、托特包等,让非遗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四大喜剪纸作品
四大喜实用衍生品
展览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剪纸是否可以不再是节庆窗花、博物馆橱窗中的陈列,而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温暖陪伴?当你手持一款印着“洞房花烛”纹样的托特包,或是披上“金榜题名”主题的丝巾,剪纸不再只是图案,更成为情感的表达与文化的承载。
四大喜实用衍生品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剪纸走出历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长、山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郭梅花表示,“非遗需要‘破圈’,也需要‘新生’,这次我们用设计语言和情感共鸣,搭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
此次展览不仅是山西省图书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举措,也是非遗剪纸在当代语境下的一次重要探索。它展示了传统技艺如何与现代审美、实用需求结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
展览期至9月20日。广大市民、艺术爱好者与文化学者可前来参观,共同见证剪纸艺术从“符号”到“语言”、从“遗产”到“日常”的多元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