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探索人口发展新路径漯河这样答卷
更新时间:2025-03-13 19:24 浏览量:9
“家附近的幼儿园开了托班,孩子入园以后变化挺大的,我们很安心,也很放心。”3月10日7时50分,漯河市民李女士将2岁4个月的女儿妞妞送进漯河市艺术幼儿园后,匆匆去上班。
2024年9月初,漯河市艺术幼儿园开始为周边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妞妞是来这里的第一批幼儿,丰富的课程、童趣化的环境很讨妞妞喜欢。
这些都源于在漯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漯河市卫生健康委、漯河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对托幼一体化的积极探索。
托育服务的发展,是人口家庭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到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再到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漯河市三力齐发,全面推动人口家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下好“先手棋”科学谋划精准发力’
托育工作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连着城市未来。
漯河市卫生健康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托育工作纳入漯河市委、市政府周交办工作,迅速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高效工作机制。针对托育行业供求矛盾问题,《漯河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漯河市支持托幼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全市托育服务进行了精准布局。
目前,漯河市已在133家幼儿园经营范围中增加托育服务项目(占比达59.9%),新增托位3970个,建成一批以“一辉托育”“英博树”为代表的本土托育机构品牌,实现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运营,更好地满足了家庭对“质优价低”托育服务和教育连贯性的需求。2024年,漯河市入托率同比提升3.24%。
在推动生育政策落实方面,漯河市同样不遗余力。稳步实施三孩政策,大幅简化登记流程,全面推行“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如今全市网上生育登记比例已超过80%。不仅如此,6项计生基层政务服务也顺利入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窗口,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温度。
打好“组合拳”推动托育服务协同发力
“家门口有了托育中心,接送孩子很方便,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家住漯河市西城区新城办月湾湖社区的刘先生说。
刘先生家里的老人年龄大了,没有精力帮忙带孩子,如何安顿孩子成了大难题。
“找了几个托育机构,不是价格太高就是离家太远。得知家门口有了托育中心,我们就赶紧来报名了。”刘先生说。
走进托育中心大门,细细端详,适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洗手池、书架等设施一应俱全,圆角的设计和弧度的处理,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对孩子的关爱。
“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场地资源,于2023年8月建成了居民家门口的托育中心,在确保托育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费用也按我市普惠托育价格收取,让社区居民‘入托易’‘托得起’‘托得好’。”月湾湖社区托育服务中心负责人肖鸿丽说。
社区嵌入式托育是漯河市多元化托育服务中的一种。
漯河市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托幼一体、多元投入”的总体思路,锚定“幼有所托、幼有善育”的发展定位,积极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全市现有托育服务机构184家、托位9542个(每千常住人口4.03个),超额完成2024年省定目标任务。
为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漯河市落实19家备案托育机构在水、电、气、税等方面的减免政策,每家每年可减免费用1.5万元。
人才培养是托育服务质量的保障。漯河市新增保育员、公共营养师350人,并举办婴幼儿照护技能竞赛,开展师资培训1.2万人次。
此外,漯河市还探索形成“照护—保健—医疗”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试点中医药融入托育服务,开设父母课堂,为近2万个家庭提供了个性化专业服务,让家长更放心,让孩子成长更健康。
系好“连环扣”扶助特殊家庭持续发力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是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帮助。漯河市为他们开通就医“绿色通道”,设立“暖心病房”,开展“健康直通车”志愿服务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100多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签约服务率更是达到100%。
物质帮扶也必不可少。漯河市建立“生育关怀基金”,为1395人发放关怀扶助资金290余万元,并协调“99腾讯公益”开展募捐活动。在传统节日,漯河市还会组织开展包粽子、包饺子、联欢会等活动,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尊重。
漯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宋耀生说,下一步,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按照“便民、惠民、安全”的托育服务总要求,不断探索建设富有漯河特色、符合市情、满足公众需求的托育模式,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本报记者 丁 玲 王明杰 通讯员 安 琦 朱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