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王学礼的山水画艺术:万里长城万里情

更新时间:2025-09-08 11:30  浏览量:1

王学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民建中央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副院长,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研修班导师、研究员,北京市怀柔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万里长城万里情

——王学礼的山水画艺术

魏怀亮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美术馆原馆长)

前些日子,我和王学礼先生在江苏南通参加“画说通州”采风写生活动时又一次相聚。期间,我们畅谈了相识近二十年的缘分。从“写意昌平”、居庸关到嘉峪关的长城沿线采风写生,再到太行山、三清山等地,我们多次携手参与采风写生、创作展览等活动,这些经历成了我们艺术生涯中难得的回忆。

《长城山水系列之一》

金山岭长城脚下的滦平县,是王学礼的故乡。在这里成长的他,从小就浸润在长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中。长城承载的千年岁月与民族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他的生命。这种独特的成长环境,不仅塑造了他坚韧质朴的性格,更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每次聊起长城,他眼中都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一种对长城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敬畏。

《长城山水系列之二》

王学礼的艺术之路走得扎实又多元。1984年他从承德市师范毕业后不久又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之后的1996年他进入北京画院研修班进一步深造;2005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创作高研班;2007年,又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课题班,师从王文芳、卢禹舜等名师,广泛吸收各家之长。2008年人才引进入京,分别在北京市怀柔区文化馆和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工作,获得了更开阔的艺术视野,也让他的艺术创作有了新的突破。

《长城山水系列之三》

在生活中,王学礼为人随和,特别好相处。不管是在艺术研讨会上,还是外出写生的路上,他都能和同行的艺术家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艺术的见解。而对待艺术创作,他却严谨认真。每一幅作品,从构思构图到笔墨色彩,他都要反复琢磨、精心推敲。同时,他又不满足于传统,一直在努力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路子,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长城山水系列之四》

在当今的山水画坛,王学礼凭借以长城为题材的作品脱颖而出。他的作品不是简单地描绘长城的外貌,而是努力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让作品既有外在的形象,又有内在的精神。

《长城山水系列之五》

在为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创作的大幅作品《燕岭雄姿》(300cm×500cm)中,他运用“高远法”来构建画面。在近景部分,他细致入微地描绘长城砖石的纹理,用“钉头鼠尾描”勾勒轮廓,线条刚劲有力,仿佛能让人触摸到长城历经岁月沧桑的痕迹;中景部分,他采用“积墨法”,一层一层地晕染山峦,石青石绿的色彩与水墨相互交融,层次分明又和谐自然,达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效果;远景则运用“留白法”,巧妙地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氛围,让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穿梭,这正契合了《画山水序》中“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的空间表现法则。这种“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的处理方式,既遵循了宋代郭熙“三远法”的构图原理,又给传统山水画赋予了现代的视觉冲击力。

《长城山水系列之六》

《长城赞歌》则更注重写意。他用简洁的几笔,就勾勒出长城蜿蜒曲折的气势,借鉴了清代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笔墨理念,舍弃了琐碎的细节,抓住了长城的神韵。画面中,秀美的树木与长城相互映衬,树木枝桠如同铁戟般刚劲,象征着生命的顽强;长城则用“折带皴”来表现砖石的质感,线条刚柔并济,蕴含着《周易》中“天行健”的哲学思想。这种“以形写神”的手法,就像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的那样:“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长城山水系列之七》

王学礼还擅长在传统山水画中融入时代元素。在《连云岭》里,古老的长城与现代的公路并肩出现。他用“界画法”精准地勾勒出公路的线条,又通过留白的手法暗示车辆的动感,形成了“动静相生”的视觉效果。这幅作品既延续了北宋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意境追求,又通过“以古开今”的构图方式,展现了长城作为民族脊梁在新时代的精神传承,这也正是李可染所说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创作理念的体现。

《长城山水系列之八》

王学礼走遍长城沿线,通过“对景写生”积累了大量素材,就像《画山水赋》里说的“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同时,他又融入自己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让山水不再只是自然景观,而成为了精神的寄托。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长城脚下的村落、田野,他用“兼工带写”的手法描绘这些场景,既保留了写实的传统,又通过炊烟、耕牛等充满着朴实的田园生活气息。

《长城山水系列之九》

在艺术表现上,王学礼的长城系列作品以简练的笔墨和色彩,生动展现了长城的雄伟和太行山的险峻。在技法上,他博采众长,又大胆创新,十分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曲直,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深远的空间感,让画面既有磅礴的气势,又不失细腻灵动。在他的笔下,长城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

《长城山水系列之十》

王学礼用画笔抒发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他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作品,把长城的雄伟与太行山的雄浑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又充满力量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让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更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那壮美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安宁的今天,长城始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长城山水系列之十一》

(横屏观看)

王学礼的作品注重写实与意境的和谐统一。他深入观察长城及其周边的自然风貌,把山水、草木等景物的形态和神韵都铭记在心。创作时,他通过笔墨将这些景物生动地呈现在纸上,同时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观众欣赏他的作品时,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和太行山的壮美,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在他的一些作品中,长城脚下的村庄、田野,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让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也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而远处若隐若现的长城,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这种将现实与理想、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让他的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

《长城山水系列之十二》

王学礼的山水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还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外国领导人收藏。他用画笔向世界展示长城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爱上长城,也让长城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长城山水系列之十三》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王学礼始终怀着对艺术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不断探索创新,努力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他深入生活,亲自登上长城,感受长城的雄浑气势和历史底蕴,把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每一幅作品。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长城山水系列之十四》

万里长城万里情,王学礼用他的山水画艺术,表达着对长城深深的热爱与敬意。他的长城题材系列作品,是对长城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艺术再现,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弘扬。他以传统笔墨为根基,以时代精神为灵魂,在学习古人与师法自然的过程中,构建了独特的山水艺术风格。他笔下的长城,既是建筑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将个人情感与民族记忆融合在画作中的创作方式,不仅为山水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范例,更让长城这一文化符号在水墨丹青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长城山水系列之十五》

王学礼用画笔表现的,不仅是长城的雄伟身姿,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回望和对未来的期许。在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他始终坚守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长城为精神坐标,在水墨世界中描绘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风骨,这份执着与深情,难能可贵。

《长城山水系列之十六》

《长城山水系列之十七》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