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 铸就辉煌——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于广俊
更新时间:2025-09-08 12:49 浏览量:1
特邀名家
于广俊 号北海渔翁,斋号,乐鱼堂,自幼酷爱丹青,曾以自学花鸟画入门,后启蒙于山东著名画鱼大师张鹤云教授,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先后跟随著名画鱼名师冯增木先生,专攻各类鱼的画法技巧。经过数年对老师及古代艺术大师作品的临摹研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众多企业家、金融家、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并先后多 次参加各级美展,去年入选国家名人库 ,不断收到全国各地的邀请,和各地政府和企业家的追捧,他的作品不仅被爱好者收藏,还被朋友带往香港,澳门,台湾,德国,罗马尼亚等国. 2015年9月,其多幅作品被美国集邮集团选中,制成流通中美两国的特种艺术名人邮票,2017年9月6日被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为研究员,中国集邮集团也同时为他制作了特种收藏邮票纪念邮册
2018.12.30在南京金陵画院开幕盛典上拜当代大儒丁一先生为师。
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画院会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 会员
香港文艺联合会会员
南京丁一金陵书画院副院长
山东将军画院理事
山东花鸟书画学会会员
中国画都于氏书画院副院长
北海书画研究院理事。
作品精选
墨韵丹青,自然万象
于广俊艺术评述
在当代艺术的浩瀚星空中,于广俊先生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深厚的笔墨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视角,于书画领域绽放夺目光芒,为观者呈现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于先生的书法作品,堪称艺术长河中的瑰宝。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还是意境悠远的《沁园春・长沙》,其笔触走龙蛇,笔力遒劲,尽显大家风范。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情感,起笔处似有千钧之力,收笔时又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字里行间,我们能领略到毛泽东诗词的豪迈气概,仿佛置身于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世界,感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历史使命感;亦能漫步于湘江之畔,体会“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青春激昂。于先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诠释,通过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使观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沉浸在诗词所描绘的宏大意境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与熏陶。
其绘画作品则犹如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出于先生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他笔下的鱼虾蟹等水族生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红鲤鱼那鲜艳欲滴的红色,仿佛蕴含着生命的热烈与活力,在水中自由穿梭,灵动优雅;黑鲤鱼则以浓墨重彩勾勒,鳞片清晰可辨,身姿矫健,展现出一种沉稳大气之美。虾的活泼机敏、蟹的横行霸道,都被于先生以精准的笔触一一捕捉,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力。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与层次,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线条,构建出富有诗意的画面空间。在画面布局上,疏密有致,虚实相生,鱼虾之间相互呼应,荷叶、水草等元素巧妙穿插其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氛围。
于广俊先生的艺术创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精髓,又融入了自身独特的创新元素。他深入研究传统笔墨技法,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同时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与题材内容。在色彩运用上,他突破传统水墨的单一色调,巧妙地加入适量的色彩,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元、生动活泼。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常见的自然景物,又不乏对社会生活、人文情怀的关注与表达,展现出一位艺术家开阔的视野与深刻的思考。
于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其长期艺术实践与人生阅历积累的结果。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都体现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之中。他的作品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启发我们去关注自然、感悟生活、传承文化。
在艺术多元发展的今天,于广俊先生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道路上,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作品必将在艺术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不朽的经典,持续影响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与追求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艺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