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镜头定格生命,艺术延续情感——追忆摄影家汤德胜的78载光影人生

更新时间:2025-09-08 12:29  浏览量:1

当清晨6:08分的阳光穿透云层,常州市殡仪馆的告别仪式将准时开始——这个精确到分钟的时刻,是汤德胜留给世界的最后构图。这位用半个世纪凝视运河的摄影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终点也定格成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作品。

一帧照片,半世纪时代记忆

1969年的古纤道赶集场上,粗粝的麻绳勒进纤夫肩膀的瞬间被永久凝固。这张名为《古纤道赶集场》的黑白照片,开启了汤德胜长达50年的大运河影像志。从1970年《运河架桥》中工人悬空作业的惊险,到1976年《运河的早晨》里晨雾笼罩的木质驳船,他的2万幅底片串联起京杭大运河的地理变迁史。

在交通闭塞的70年代,这个常州青年骑着自行车沿河拍摄,胶卷消耗速度让常人咋舌。当90年代开发浪潮席卷沿岸,他提前退休投身"抢救性拍摄",航拍时被"五花大绑"在机舱门口,用2000张全景照片对抗记忆的消逝。这些影像不仅是地理档案,更是一个运河之子对母亲河最深沉的回望。

跨越海峡的光影桥梁

2000年初的台湾展览现场,汤德胜的作品与郎静山的山水摄影并列悬挂。这场跨越海峡的对话,源自他15年前携带作品赴台的破冰之旅。作为常州摄影家协会主席,他推动的"常州·台中摄影交流项目"开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先河,用镜头消弭着政治隔阂。

在《两岸情》系列中,江苏水乡的乌篷船与台中港的渔船形成奇妙呼应。这种视觉语言的共鸣,比任何口号都更具说服力。正如他常说:"快门按下时,我们都在记录同一种人类情感。"

生命终章的仪式感启示

告别仪式定于6:08分——与其离世时刻完全重合,这个细节折射出艺术家极致的生命美学。就像他拍摄运河时执着于晨昏的光线角度,这种精确至分的告别,是汤德胜对时空关系的最后一次创作。

在快餐式悼念盛行的今天,这种仪式感犹如一记叩问:当生命成为数字时代的速朽符号,我们是否还保有对存在本身的郑重?那些他坚持手工放大的银盐照片,那些他反复调整的构图比例,都在诉说一个真理——真正的纪念不在规模,而在于用心的密度。

永不褪色的光影遗产

汤德胜留下的三重财富正在持续发酵:作为历史档案,他的运河影像被多省市方志收录;作为情感纽带,两岸摄影家仍在延续他搭建的交流平台;而最珍贵的,是他用78年验证的信念——当镜头对准土地与人民时,艺术便获得了超越个体生命的力量。

此刻翻开《运河的早晨》,雾气中早起的船工仍在撑篙,就像艺术家从未离开。这种通过影像达成的永恒,或许就是摄影最崇高的使命。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