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赵无眠:我认为,艺术就是创造

更新时间:2025-09-08 16:30  浏览量:1

林风眠作品

艺术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漂浮不定。传统回答多将艺术置于“美”的范畴之下,认为其本质在于表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于形式(康德)、在于情感传达(托尔斯泰)。

然而,自现代主义降世,尤其是杜尚(Marcel Duchamp)将小便池命名为《泉》送入美术馆的那一刻起,旧有的理论框架便显露出其致命的局限性:如果艺术的核心是“审美”,那么如何解释这件旨在“反审美”的、挑衅式的作品为何被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之一呢?

显然,我们需要一个更具根本性、更富包容性的范式来理解艺术。

我认为,艺术就是创造。

“创造”(Creation)而非“审美”(Aesthetics),才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第一核心诉求和本质规定性。

概念辨析:为何是“创造”而非“审美”?

首先,我们必须厘清一对常被混淆的概念: “艺术”(Art)与“美术”(Fine Art)。

美术(Fine Art)的核心是“审美”。它关乎视觉形式上的和谐、技巧的精湛、情感的愉悦与升华。它是艺术的一个子集,其首要目的是追求美。

艺术(Art)的核心是“创造”。它是一场广义的、带有意向性的创造活动,其成果旨在拓展人类经验的边界。审美仅是其可能的后果之一,而非必然目的。

贾科梅蒂作品

创造不一定是审美,也可能是反审美,以及对社会的批判、对情感的表达等等”。一件作品可以是不美的、甚至令人不安的(如弗朗西斯·培根扭曲的肖像、贾科梅蒂消瘦的雕塑),但只要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一种尖锐的情感冲击或一种深刻的哲学反思,它便具备了艺术性。

反之,一件技艺精湛、完美符合古典审美标准却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它可能是一件出色的“工艺品”,也可能是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但它绝非真正的“艺术”。

因此,将艺术等同于审美,是一种概念上的僭越和缩小,它无法容纳艺术在当代的全部活力与野心。

“创造”作为艺术本质的理论内涵

吴冠中作品

“创造”并非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包含着三个层层递进的理论内涵:

1.创造即“无中生有”(Poiesis):艺术最原初的行动,是赋予不可见者以形式,将无形的理念、情感或洞察转化为一个可供感知的“存在物”。海德格尔将艺术视为“真理自行置入作品”,正是此意。画家从空白画布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作曲家从寂静中创造出一种声音的秩序。这种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是艺术最神奇的奥秘,也是其区别于纯粹技术或模仿的根本所在。

2. 创造即“观念革新”(Conceptual Innovation): 现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兴起,将艺术的重心从“手的技巧”彻底转向了“脑的创新”。杜尚的《泉》之所以是艺术,并非因其造型优美(它本身是一个现成品),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念:艺术可以不是被制作的物体,而是艺术家选择并指定的一个观念。它永久地改变了艺术的定义,这就是其创造性的力量。

3. 创造即“体验的拓展”(Expansion of Experience): 艺术的创造,最终服务于人类经验的拓展。它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新的情感模式和新的思考工具。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创造了一种同时观看物体多个侧面的方式;蒙克的《呐喊》创造了一种关于现代人焦虑的iconic(标志性)图像;波洛克的无意识滴洒创造了一种对语言与文化认知的挑战性体验。艺术通过创造新的认知和形式,从而创造了新的体验。

证据与表现:艺术史中的“创造性”转向

波洛克在创作中

纵观整个现代艺术史,可以说是一部“创造性”原则不断凸显并最终取代“审美”原则的历史。

印象派创造了捕捉瞬间光色的新方法;抽象表现主义创造了基于潜意识与自动主义的创作行动;波普艺术创造了将大众消费文化纳入高雅艺术的新语境;行为艺术与装置艺术则创造了艺术在时间与空间中的新的存在方式。

这些运动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是否比古典绘画更“美”,而在于它们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新的艺术语言、新的观念、新的方法,甚至新的游戏规则。艺术的生命力,正源于这种永不枯竭的创造性冲动。

一旦我们接受“艺术即创造”这一定义,艺术的疆域便瞬间超越了画布、音乐厅和美术馆的物理限制,融入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

当一位科学家提出一个创造性的假说,他是在进行科学领域的艺术;当一位工程师设计出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他是在进行工程领域的艺术;当一位教师创造性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他是在践行教学的艺术;当一位管理学家创造出一个管理模型而使管理效率倍增,他则拥有了管理的艺术......

这正是“管理的艺术”、“战争的艺术”、“生活的艺术”这些说法的深层哲学基础——任何活动,当其达到充满洞察力、想象力和原创性的高级阶段时,便进入了艺术的境界。

艺术由此从一门专门的学科,升华为一种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实践。

所以,将艺术的本质定义为“创造”,是对艺术本身最大的尊重与解放。它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释纷繁复杂的现当代艺术现象;也能将艺术从“美”的狭隘标准中解脱出来,承认其批判、反思与哲学探索的多元功能;最终,我们可以将艺术还原为人类最根本的能力之一——创造意义、创造形式、创造未来的能力。

艺术不是世界的镜子,而是锻造世界的锤子。

它不是对已有之物的重复、美化,而是对未知之物的探索、创新。它的答案不是“什么是美”,而是“还有什么可能?”

艺术,归根结底,是人类实践的最高形式——创造。

文/赵无眠,中国当代艺术家,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李可染画院常务理事、副院长。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