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开!盐城以“一墙美展”提升全民审美
更新时间:2025-09-08 17:05 浏览量:1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姚梦 苏新辉 记者 王菲)今年5月以来,一个个“流动画廊”悄然出现在盐城的社区广场、乡村集市、工厂车间,甚至候车大厅。
这就是盐城市创新开展“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中的重要一环——“一墙美展”流动画廊。它依托“五个一”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在“11+N”地区试点,走出专业场馆、钻进大街小巷,把美送到寻常百姓身边,让更多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展览“接地气”
“快看!这不是老李吗?他上墙啦!”日前,在滨海县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的“一墙美展”现场,一群员工围在一幅摄影作品前讨论。原来,这场摄影主题展展出了很多员工们日常工作的场景,工人李师傅就是其中之一。
“真没想到,自己天天干的活,也能被拍得这么带劲!”员工李师傅有点不好意思,嘴角却是掩不住往上扬,“感觉我们不只是干活的人,也是‘画里的人’。”
在不远处的滨海港站候车大厅,“一墙美展”流动画廊同样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行人。展览展示了关于滨海发展记忆与奋斗精神的摄影作品,让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将作品与自己的记忆两相比对,不禁感慨时代的变迁。
“我们这面‘行走的艺术墙’,属于可拆装、易运输的展板设计。在企业园区、商业场所、交通枢纽等地开展,非常受欢迎。”展览相关负责人介绍,哪里有群众,就把展览送到哪里。
在“一墙美展”中,有一批“接地气、冒热气”的展览,正在盐城各个县(市、区)“流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最贴近的角度,吸引百姓市民。
在盐都区,“一墙美展”以“水韵盐都 人文西乡”为主题,里下河水乡的采藕戏鸭、农忙丰收、老街旧巷,成了作品的主角;在大丰区,“丰景独好”美术摄影作品展,麋鹿、丹顶鹤、滩涂湿地,唤起了人们守护家乡碧水蓝天的共鸣;在建湖县,“建湖有戏·纸爱建湖”非遗剪纸作品展,将江苏省级非遗项目“冈西剪纸”与国家级非遗项目建湖淮剧深度融合;在射阳县,农民画展色彩浓烈、质朴生动,种地、捕鱼、赶集……
家门口“读盐城”
如果说老百姓成为“画中人”的“小成本”“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一墙美展”得以迅速覆盖城乡。那么各类展览的内容,则构建起一本生动的乡土教材。在这里,市民可以追寻文化根脉,读懂自己的家乡。
7月22日,由盐城市博物馆打造的“云端展览”正式启幕。盐城市博物馆精选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进行展出,时间跨度长达五千年。值得一提的是,市民观众只需手机扫码指尖轻触,精心遴选的馆藏艺术珍品、精彩专业的文图讲解即可呈现。
“我们策划‘云端展览’,希望打破时空限制,让文化资源真正‘流动’起来。”盐城市博物馆馆长朱海燕表示,盐城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但传统博物馆展览受场地、时间制约,很多人尤其是基层群众难以亲身感知。这场展览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把馆藏珍品“送”到大家的指尖,让艺术与文明触手可及。
更多的市民则希望通过“一墙美展”教育下一代。在盐都区孙伙村,一面以西乡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展墙,吸引了不少老人驻足。
“这是水车,这是碾子……现在很少见咯!你知道米是从哪儿来的吗?”村民老陈一边看,一边给孙子讲解自己的过往。生活的经验、代际的传承、祖孙的亲情,在这面墙前悄然飘过。
在1956星剧场内,盐城市首届金海贝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正在展出。“来看展览的市民,大多都感到意外。他们没有想到熟悉的城市元素,原来可以设计出这么多文创产品。”1956星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观众之中,家长带孩子来看的比较多,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很好地了解城市历史,学习文化创意的机会。
沉浸式感受艺术魅力
8月14日,“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暨“文化经开·艺润雨露”主题文艺展演活动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同步送到老百姓身边的,还有在雨露社区中韩文化客厅举办的“笔润雨露·墨韵传馨”书画展,也引得不少群众驻足流连。盐城市美术馆、盐城市书画院带来的馆藏作品整齐陈列,意境悠远的绘画笔触细腻,将麋鹿、丹顶鹤等动物描绘得活灵活现,让居民群众近距离沉浸式感受艺术魅力。
“你看这个用笔、这个走势,跟你的是不是不一样?回去咱们好好试一试。”一位父亲指着一幅画作对女儿说。说罢,还意犹未尽地用手虚指着描摹了一遍。
这正是“一墙美展”带来的改变。从普及知识,到激发兴趣,让艺术从“眼睛”走进“双手”。村民驻足观赏时交流剪纸里的淮剧情节,老人给孩子讲解非遗背后的故事,青少年在打卡拍照中萌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让展览从“观赏品”变为“日用品”,持续浸润日常生活,给予人们美的启迪与心灵的慰藉。
暑假期间,盐城市美术馆携手盐城市博物馆、黄海湿地博物馆和潮间带艺术村,推出了特色研学夏令营,通过“三馆一景”联动,将盐城的历史文化、湿地生态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给参与的少年儿童带来了一场特殊的沉浸式体验。
一次全民美育的过程
5月19日,“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暨“潮间带艺术村×一条艺术”主题创作活动在亭湖区黄尖镇举行。在当天活动中,“一条×潮间带艺术村”工艺美术共创工坊正式揭牌。
随后的时间里,共创工坊的艺术家们,依托了潮间带艺术村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实地探访、感受、创作,打造与自然、文化与生态的深度对话的平台,实现艺术资源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艺术家的作品首展就在潮间带艺术村,当地的村民成为最早的“观众”。“刚开始看不懂,但旁边有志愿者讲解,慢慢也看出点味道来了。”居民刘阿姨笑着说,“现在路过这里总要多看两眼,感觉自己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在盐城市美术馆内,“毕加索”与“猫咪派对”双展并行。“猫咪的夏日派对——闯入喵托邦的毛茸茸世界”汇聚六十余件以猫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打造轻松治愈的“轻文化”体验,给市民一个走进来的理由。而“天才的激情与永恒——毕加索艺术特展”选取百余件大师作品,让市民直接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老百姓不是不爱美,而是缺少接触美的机会。”“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特聘的文化名家、盐城市美术馆馆长吴洪春告诉记者,一座城市审美情趣的提升,来自每个市民审美能力的提升,而每个市民素养的提升,需要途径、过程和普及,经过艺术普及和熏陶的市民,会主动产生接触高雅艺术的需求。“我认为,‘一墙美展’就是一次全民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乃至城市的审美能力都会提升。这就是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