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娄底文化艺术季丨非遗山歌号子齐上阵,娄底这场晚会飘出地道“湘中味”!
更新时间:2025-09-09 10:25 浏览量:1
9月8日晚,2025年首届娄底文化艺术季之“幸福娄底·百姓舞台”文艺晚会浓情上演。整场演出根植娄底本土文化,以非遗、民俗、真实故事为底色,洋溢着浓郁的湘中地域风情和新时代文明气息。
百姓文艺有“行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武术拥有了不同年龄段的传承人。
“这是谁家的妹几伢子,小身板端得正,小脑袋支撑了5个旋转翻筋斗。”梅山武术惊艳跨界,武和舞混搭,分别融合武术、架子鼓、功夫鼓与国风爵士舞,以刚劲拳法、激昂鼓点与灵动舞姿,展现力量与美的碰撞,诠释梅山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一位实习教练表演后兴奋地说:“观众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想起了电视剧里面的喝彩画面,梅山武术真的‘出圈’了!”
家长看了自家孩子表演后,说选择学武术太值了,练好了身体,出得了家门,还上得了台面,湖南“剑侠”更是成为了孩子们的榜样。
百姓文艺有“味道”。“多吃黄桃多健康,多吃黄桃少化妆,万水千山总是情,买个黄桃行不行”——这句台词一出来,台下不少观众会心一笑,“行”。
《黄桃熟了》讲述驻村干部带领村民种黄桃、搞电商的奋斗历程。原生态山歌贯穿全剧,乡村振兴的路,就这样被唱进了人心。
渔歌与号子,唱响山水之间的劳动之美。茶马古道铃儿响,资水滩歌入云端,《龙湾渔歌》以传统山歌描绘渔村新貌,婉转歌声中流淌获得感;“我为那个先呀,幸福的生活就来哩。”《石工号子》则以双峰方言集体喊唱,还原采石劳动场景,粗犷有力、荡气回肠,那是从时代记忆中传来的声音。
“这个很有年代感,我有点童年印象,大人们出力出汗。”现场一位中年观众动情地说。
百姓文艺有“门道”。湘剧小戏《涟水新风》演绎“新事新办”。这部剧用轻快的节奏、“猜新娘”的趣味情节,巧妙展现婚俗新风。直播带货、回乡创业、新式婚仪……都在一台小戏中自然流露。
“乡村要是搞起了集体婚礼,是一出好戏,有热闹看。”一位老大爷感慨道。
情景小品《爱心账单》讲述中国好人王楚松的故事,他抚养侄女、偿还债务、铭记每一笔社会温暖……道德之光点亮娄底。
台上的每一句话,都是朴实无华。很多人悄悄擦拭眼角,“他不只是教好了侄女们,还给我们上了课!”
武术、山歌、广场舞、号子、小戏、好人故事……登台的是民俗,凝聚的是民心。
萨克斯、非洲鼓联奏《山巅之鹰》,人们也许不知道曲子的主题是热爱自然、自由翱翔,却能沉浸在大气磅礴的画面里放飞自我。文艺的兼容并蓄、百花齐放又一次得到了原地升华。
在体育广场上,在线上直播间,这台充满能量和流量的晚会,因为真诚、因为接地气、因为浓浓的“娄底味”,真正走进了百姓的心里。
百姓文艺的背后,是一群才艺满满的娄底儿女——热爱生活,拥有梦想;是一个文化惠民的幸福娄底——城乡新风,同心筑梦。(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江)
一审:谭洲伟 二审:王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