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传来: 山东淄博瓷厂——新中国陶瓷艺术的摇篮(上)
更新时间:2025-09-05 00:49 浏览量:2
原创淄博民俗文化淄博民俗与文学
2025年09月03日 19:16山东
山东淄博瓷厂
新中国陶瓷艺术的摇篮(上)
文·图 | 魏传来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区西南部八公里,昆仑山东麓、孝妇河西岸的昆仑镇北郊,曾有一处存续达45年之久、在山东乃至中国陶瓷界享有盛誉、在山东近代陶瓷发展史上创立赫赫功绩的大型国营日用陶瓷出口骨干企业——山东淄博瓷厂。
山东淄博瓷厂东大门
淄博瓷厂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利用国营山东窑业厂(即山东耐火材料厂)闲置电瓷设备与淄博昆仑硫磺厂厂地及建筑物,经山东省工业厅批准,淄博市投巨资建立的山东第一个日用细瓷专厂。1954年8月开工建设。始称淄博瓷窑厂。1957年2月更名为山东淄博瓷厂。1962年5月,将淄博卫生瓷厂、博山陶瓷厂细瓷车间、淄博电瓷厂并入该厂。
建厂以来,逐步以其先进的设施、完备的工艺流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雅的生产环境吸引了许多身怀绝技的陶瓷工艺高手,大批陶瓷人才在这里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孕育繁衍出了无数陶瓷工业传奇。正如曾在淄博瓷厂工作过的原中共淄博市委书记杜祥荣所说:当时的淄博瓷厂,就像我们现在的深圳,是各种人才技术,各种资源设备,各种设会优势最集中的地方!
淄博瓷厂职工徽章
淄博瓷厂人凭着对祖国、对陶瓷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瞬间,为山东陶瓷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她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山东乃至中国陶瓷历史进程中珍贵的片段和精彩的剪影,是需要珍藏和认真总结的。
辉煌的历程
淄博瓷厂于1955年4月建成投产,当时全部投资31.44万元。有职工165人,方窑2座。主要产品为5寸普瓷碗,另有少量盘、杯、茶具和电用绝缘子“296”瓷柱等,年产量132万件。同年,日用细瓷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当年生产苏式碗23.5万件出口苏联,系山东日用细瓷第一次出口。60年代,平均每年出口716.9万件。进入70年代,该厂加强试验研究机构,重视新产品开犮,生产已全部应用滾压成型、链式干燥、重油烧成、辊道烤花等新技术。1974年试验成功滑石质乳白瓷、鲁青瓷。1976年又利用当地储量丰富的焦宝石为主要原料试制成功精炻器“昆仑”牌色瓷,开创中国北方瓷区利用新材料制瓷的先河。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了以茶具、餐具为主的成套瓷生产。
作者访问原山东省陶瓷公司党委副书记,淄博瓷厂党委书记邵仁奎先生(左)
1979年,“昆仑”牌色瓷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称号,翌年又获国家银质奖。80年代以来,试制成功以骨粉为原料的骨瓷和以石英为主要原料的金光瓷(高石英质瓷),形成批量生产,被选为国家用瓷。淄博瓷厂先后有二种产品(“昆仑”牌色瓷、“山川”牌刻瓷)4次获国家银质奖,鲁青瓷、刻瓷获国际博览会金奖,4种产品获省、部优质产品证书,6种产品获山东省一轻厅优良、名牌产品称号。
建厂以来先后完成了30多项重大革新改造项目。其中原料湿式碾碎工艺、泥料管道输送连续化生产工艺、双刀自动成型、滚压成型、偱环干燥联动生产线、气流快速干燥、薄壁匣钵、蒸压石膏真空处理工艺、离心注浆、真空注浆等,均具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70年代以后,又从日本和英国引进原料加工、成型、施釉、彩饰等先进设备63台,成为全国日用陶瓷行业技术最为先进的出口瓷生产骨干企业。80年代后,该厂利用外资先后创办淄博瓷器有限公司、中国强化瓷器有限公司等四家合资、合作企业。1988年8月,对亏损企业淄博洪山陶瓷厂实行兼并,成立淄博瓷厂洪山分厂。
淄博瓷厂的荣誉之一
与原淄博瓷厂老同志座談.左起 财务科长范喜庆 54年入厂老职工陈德英 副厂长徐振华 车间主任徐德荣.
淄博瓷厂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及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500多万美元。1977年以来,该厂曾荣获全国外商投资“双优”(出口创汇创优,税前利润创优)企业、轻工业部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庆式企业等荣誉称号。
淄博瓷厂系国营大型(二)类企业,中国出口陶瓷骨干企业。曾经是行政正县级单位级别。经历了市属-省属-市属-区属的过程。
淄博瓷厂曾长期作为淄博市对外窗口单位,接待过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大批外国客人。
1993年,淄博瓷厂有职工293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4人。固定资产原值5185万元,拥有原料加工设备267台,成型设备145台,烧成隧道窑7条,烤花辊道窑3条。日用陶瓷年生产能力5212万件,实际完成3052万件,其中出口1821万件。产值4250万元,创利税284万元,出口创汇520.6万美元。全厂占地面积282051平方米,建筑面积132683平方米。
留芳后世的陶瓷产品
淄博瓷厂的陶瓷产品,按其用途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陈设陶瓷、特种用途陶瓷三大类。按其材质主要分为细瓷器、精细瓷器和炻器。门类齐全,品种丰富。
一.细瓷
细瓷是在普通瓷生产基础上,选用上好原料,经过细致加工制成的瓷质细腻、釉面光润、透明度较好的一类瓷器。因适销国外市场,故又称出口瓷。生产工艺要求较严,产品要用氧化焰在1250-1280摄氏度下烧成。其装饰讲究,除建厂初期用流水作业手彩“沫花”外,后来多用釉上贴花,以亮金水、铂(钯)金水画金边。较高级的产品采用手工彩绘描金、腐蚀金、色釉开窗和开光描金、釉下丝网印花等方法。1957年在山东率先生产,由青岛土产进出口公司组织出口。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生产首批国家用瓷。1960年产量达到1500万件,其中出口741万件。
淄博瓷厂所生产的细瓷分白釉瓷和高温颜色釉瓷两大类。60年代前只生产白釉瓷,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后期开始发展高温颜色釉瓷,成为国内颜色釉瓷研制最多的厂家之一。80年代后,产品主要有各种杯、碟、盘、碗、成套茶具、咖啡具、中西餐具、酒具等上百个品种,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所生产的 “山青”茶具、“友谊”餐具、“山泉”酒具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广负盛誉,久产不衰。特别是黄色釉、饰贴花梅花图案的“山青”茶具和滑石瓷手绘金鱼“山花”茶具,极受社会普通大众欢迎,长期供不应求。本厂职工需要发“壶票”购买,其他人购买则需厂领导特批。
原淄博瓷厂上世纪70年代风縻一时的滑石瓷山花壶茶具
当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经销商纷纷上门订货,经常有汽车通宵达旦到仓库催货。宾馆、饭店均以用上淄博瓷厂生产的瓷器招待来宾为荣,淄川人则更以淄博瓷厂瓷器馈赠亲朋而骄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乌金釉瓷:乌金釉是我国名贵的传统色釉之一,由于历史上乌金釉是用景德镇独产的一种乌金土配制而成,故名。它是黑釉中最莹亮的一种。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的艺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础上发展乌金釉,但当时烧成极不稳定,也不流行。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亲手参与工艺制作,仿制成功乌金釉。后来工艺失传。上世纪70至80年代,淄博瓷厂以铁、钴、铬为着色剂研制创烧成功,是经高温还原焰煅烧出的色黑如漆,色度、亮度空前的纯黑釉。乌金釉同一般黑釉的区别除铁成份外,还含有锰、钴等元素。乌金釉质地细腻,釉面净亮如镜,是黑釉中极为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光润透亮、华丽堂皇的名贵色釉。淄博瓷厂所生产的乌金釉描金绘画茶具、盖杯和5头文具,采用的是最负胜名的乌金加黄金装饰,由于生产时间短,产品不是很多。
淄博瓷厂生产的乌金釉金绘五头文具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958年新中国十年大庆前夕,淄博瓷厂接受了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生产专用瓷的任务,当时全厂上下称之为“人大瓷”。经领导和专业人员多次研讨,决定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生产的全套的瓷器,全部采用釉下粉彩海蓝牡丹缠枝花装饰。
人大会堂山东厅釉下粉彩海蓝牡丹缠枝花图案(田良永)
人民大会堂的任务,从1958年10月开始设计、生产,经过全厂职工努力于1959年6月份全部完成,共有34号茶具20套、杯碟 200套、烟灰缸 100件、盖杯200套。大件产品大花盆、花钵、花缸20多套,计1290件。全部产品送往济南,由省政府连同其他物品专车送往北京。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全面竣工,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山东有这么好的瓷器送过来非常高兴。消息传到厂里,全厂职工十分振奋,并开职工大会进行庆贺。
1964年上半年省政府又向淄博瓷厂下达了一个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配套升级用瓷的生产任务。当时全广上下又称这项任务瓷为“国庆瓷”。这项任务瓷包括茶具、餐具、酒具、烟具和大花盆(外套)等全套的陈设瓷和餐饮用具,数量较多,规格、品质要求很高。为此,淄博瓷厂党委、厂部异常重视,连夜开会,逐项部署,当作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决定全套瓷器全部采用釉下青花装饰。
为确保这批瓷器按时完成,省政府专门指派正在淄博瓷厂领导“四清运动”的副省长高启云负责此项任务,经常开会检查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市委书记、市长也经常来厂过问“国庆瓷”的生产进度,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困难。
对这项工作,厂里由分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兼技术科科长槐兴亮同志负责,厂实验室承担具体的实验设计任务。当时从用瓷配方到花面设计都酝酿了几套方案,最后在用瓷配方方面,比较了高石英系列配方和高铝瓷系列配方,本着白度高、强度大、热稳定性好等特点选用了高铝瓷的配方。高铝坯釉配方由杜祥荣、孙可正等同志主持实验实施。在花面设计方面,比较了原“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青花花面设计和刚设计的济南大明湖青花图案,最后选用了明湖釉下青花花面。大明湖青花图案的花面主要由田良永、林基生等同志负责设计,并研制成功了釉下青花贴花纸。
笔者访问淄博瓷厂总工艺设计大师田良永(左)
对这次“国庆瓷”产品的生产因为在1959年生产“人大瓷”的时候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所以,在此基础上经过所有参与职工的共同努力,于当年保质保量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一批高白度、高强度,施以具有传统青花图案的“明湖釉下青花瓷器”诞生了!其青花手工绘制过程分起稿、勾线、分水(渲染填色)、施釉、烧成等工序。装饰纹样以图案为主,间有没骨山水、花鸟等。产品烧成后色白花青,幽靓雅致,装饰纹样生动,民族风格浓郁。青花瓷器蓝中泛青,清秀淡雅,令人心旷神怡,具备典型的东方文化特性,开创了淄博窑生产青花瓷的辉煌时代!
以至后来济南南郊宾馆和一些省级的重要接待单位都慕名而来争相订制这种釉下青花茶餐具,而淄博瓷厂为了保持人大会堂山东厅用瓷的独特性而采取控制生产,不再将这种“釉下青花明湖瓷器”扩大和生产外销。仅用此花纸为省政府南郊宾馆生产“大明湖”图案青花餐、茶具1万余件套,当时曾名噪一时。
70年代为省委招待所南郊宾馆生产的明湖青花大碗
二、精细陶瓷
精细瓷器又称高级细瓷。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仅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等少数地区生产。1972年,淄博瓷厂开始研制。80年代后期,先后研制成功并投产了滑石质瓷、高石英质瓷和骨质瓷,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独步一时。其中,滑石质瓷、高石英质瓷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从而结束了中国名窑、名瓷出南方的历史。
(一)滑石瓷
是以滑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一种精细瓷器。因滑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镁,故也称镁质瓷。由于滑石瓷强度特别高,在商贸中多称为强化瓷。当时国际上只有日本等少数国家生产。国内为淄博瓷厂首创。该瓷研制始于1972年。当时,在淄博瓷厂工作的杜祥荣先生受本厂生产滑石质高频瓷的启发,于是年采用高频瓷泥料以热压注浆法试制出中国首件滑石质瓷盖杯。同年10月,滑石质瓷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首次接受定货,为香港客户生产200套9头滑石瓷酒具。至1977年,与多家陶瓷生产单位合作,终于研制成功滑石含量占70-80%的日用滑石瓷,为中国陶瓷工业增加了一种新的瓷质类型。滑石质瓷质地细腻,半透明度高,釉面光润柔和,机械强度好。根据工艺不同,主要有乳白瓷、鲁青瓷二种产品。
1、 乳白瓷 曾名“透明玉瓷”。 系在滑石质胎上施以乳白釉,采用还原焰一次烧成。产品胎薄轻巧,如脂似玉,白中泛青,适合多种装饰方法,尤以采用本厂创产的边花、团花、朵花等各式画面的釉下丝网印刷花纸最为鲜亮明澈,美观别致。此种花纸是用压漏法生产,颜料厚薄一致。贴花步骤是先在釉坯的装饰部位,用笔蘸清水润湿,然后将花纸贴上,再在花纸上面均匀刷一层清水,使之紧贴坯体,须臾,慢慢将底纸揭去,图案就留在了坯上,再喷一层薄釉,入窑烧成。特别适合制作高档日用细瓷和美术陈设瓷。1993年,年生产140万件。
2 、鲁青瓷 系在滑石质瓷胎上施含铁、钡、长石的鲁青釉,色泽青中带粉,淡雅浑厚。釉面光润,晶莹翠嫩,既有中国传统青瓷的特色,又有莹绿明快的独到之处。一经问世,便以其庄重素雅的品格惊艳世界,成为当代瓷苑一绝。鲁青釉是一种适合滑石瓷质的高温青釉,其成分组成突破了中国传统青釉的范围,形成国内独一无二的长石-滑石-碳酸钡青釉。由淄博瓷厂发明并开始独家生产,因在山东地区独创,故名“鲁青瓷”。
该瓷生产工艺极为严格,需挂釉二至三遍,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刻瓷等多种装饰。以用釉下白色丝网印刷花纸效果最佳,具有画面线条纤秀,粉润柔和的特点。产品有各种餐具、茶具、酒具、文具、挂盘、雕塑及其它工艺美术瓷,胎薄轻巧,质地温婉浸润,色彩素净天华,宛如美玉。由于生产工艺复杂,该瓷除在厂研究所试验室生产外,也曾在车间专用小窑炉进行过批量生产,成品率较低,需要多个熟练工紧密配合,在还原焰气氛中三次烧成。所以产量不是很大,1993年生产30余万件。1982年,淄博瓷厂青年工艺美术师李梓源用该鲁青瓷五头文具创制的刻瓷艺术,荣获德国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陶瓷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1987年,鲁青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三十六届“尤里卞”国际发明会上再度荣获金牌。
1979年9月,鲁青瓷产品参加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的淄博陶瓷赴京汇报展览。其间,在京的著名画家们应邀出席,各自以不同的欣赏角度或书或画,表达了对鲁青瓷的赞誉。如:啓功先生的书法“艺广甄陶”、李可染先生的提字“传统新花,匠心别具”、董寿平先生的国画“雨后墨竹”、李苦禅先生的墨宝“瓷超琳琅”等等。七十三岁高龄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参观淄博瓷厂鲁青瓷时,伫立良久,为之惊讶和赞赏,随以把笔濡墨,即兴题诗赞曰:“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是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书体俊朗神秀,是他唯一描写“瓷”的诗作,可谓字字珠玑。
淄博瓷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获世界金奖之鲁青瓷五头文具
(二)骨灰瓷 又称骨质瓷。
骨灰瓷是以磷酸钙作溶剂的“磷酸盐-高岭土-石英-长石”系统瓷。该瓷种,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档瓷,国外只有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能生产。1979年6月由淄博瓷厂孙可正、张锡琪、韩礼治开始研制,1980年7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质量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骨瓷中的骨灰含量一般在20-60%之间,其次是高岭土、石英、长石。由于骨灰的可塑性很差,需添入适量所增塑粘土。所用的骨灰,是由脊椎动物的骨骼经一定温度煅烧后的产物。一般是用牛、羊、猪、鱼等动物的残骨,或用骨胶厂提胶后的骨渣,经过900C°以上高温煅烧后制得,较好地解决了骨灰煅烧、洗涤等原料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骨瓷的生产工艺较一般细瓷复杂,产品采用二次烧成,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瓷烧温度为1250-1280 C°,釉烧温度1080-1100 C°。素烧完成后,要用振动抛光机将素烧瓷胚进行表面磨光,然后施以硼-铅熔块釉。瓷的白度可达80度以上,釉面光亮平滑。具有高强度、高白度、透明度好的特点。由于生产难度较大,只生产了少量高级成套茶、餐具及艺术陈设瓷,80年代后开始销国内外市场,1993年产量16万件。该瓷器洁白无瑕、光润悦目,与色调和谐的丝网画面装饰相映成趣,犹如阳春白雪,成为中国北方瓷区的一枝独秀。
(三)高石英瓷(金光瓷)
这是一种瓷胎内含石英成份高于30-40%的精细瓷器。具有强度高,白度好,半透明,瓷质细腻,釉面光润,色调柔和等特点。高石英质瓷器的生产与其它细瓷相比,工艺特别严格,技术更为复杂,石英要求用10-30微米中颗粒配料,由于其耐热性能差,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均不能生产,淄博瓷厂从6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高石英质日用细瓷,到1993年方开始生产,成为国内唯一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厂家,获第十五届国际发明金奖。该产品被选为中南海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专用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