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感受石窟艺术的南北交响,这个展览不容错过
更新时间:2025-09-09 18:25 浏览量:1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文科。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9月9日,2025长江文明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会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文科在答记者问环节,介绍了本届长江文明论坛的子活动《从敦煌到大足——石窟艺术中国化流变》展览的相关情况。
文科介绍,该展览开展以来,已接待观众近6万人次,受到业内专家和游客朋友的广泛关注,其中不少观众都是从外地甚至国外来重庆看展。
本次展览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是历史文明,第二是文旅融合。
从历史文明的角度看,本次展览讲述长江故事的关键词是“纽带”。长江是中华大地上最重要的纽带之一,长江文化的开放包容正是来自纽带上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
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在丝绸之路上具有开创性的一站,大足石刻则是石窟艺术蔓延至长江上游地区后在中国的华丽收尾。此次展览通过数字地图,展示丝绸之路和长江流域与中国各大石窟在地域上的关系,通过丝路文物展示河西走廊上的东西文化交流,通过敦煌与大足两大石窟的艺术对话,在对比碰撞中直观呈现石窟艺术中国化后的个性特色,如大足石刻宋代造像体现出的世俗化及儒释道合一的特征。
此外,敦煌与大足在石窟雕塑艺术上所体现出的传承有序和开放包容,也是长江文化的重要内涵。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看,本次展览讲述长江故事的关键词是“地方”。本次展览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丝路与长江沿线的多家单位共同策划的大展,是一次活用文化遗产、呈现地方特色与文旅融合的尝试。
展览也是敦煌与大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首次联展,共展出文物精品200余件(套),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1月初。
接下来,该展览将继续通过数字沉浸、实物展陈、学术研讨等三维联动的方式,以长江之水为经,以巴蜀石窟为纬,让千载文脉与当代科技对话,实现考古价值向公众审美、静态遗产向活态体验的转化,让观众在领略石窟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古城重庆、浩荡长江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