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之维与精神之锚:张立珩抽象艺术的当代破界
更新时间:2025-09-09 18:18 浏览量:1
当代艺术在技术狂欢与商业逻辑的裹挟下,常陷入形式猎奇与意义空转的双重困境,抽象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脉络,更面临着几何符号的重复与精神内核的流失之惑。
在此语境下,美籍华人艺术家张立珩以跨学科、跨文化的实践为基底,以对人类精神处境的深切观照为内核,构建起一套“形式为表、精神为里”的抽象艺术体系——她不只是在画布上编排色彩与线条,更是在技术理性膨胀的时代,为抽象艺术找回了精神锚点,为当代人搭建了一处可栖居的心灵场域。这种跨域融合的精神性表达,正是她最核心的艺术视角,亦是其作品突破当代艺术边界的关键所在。
▲张立珩 《海蓝之谜之一》100×100cm 2022
▲张立珩 《海蓝之谜之二》100×100cm 2024
张立珩的艺术视角,首先体现在跨域的破壁性——她打破了学科、文化与艺术门类的既定边界,让抽象艺术从封闭的“形式实验室”走向开放的“精神对话场”。
作为跨越绘画、文学与投资领域的创作者,她的跨学科背景绝非简单的身份叠加,而是思维方式的深度融合:在《区块链》中,她以不同灰度的渐变模拟数据网络的秩序感,将金融领域的技术理性转化为视觉语言,却又通过色彩的微妙张力,消解了技术的冰冷,暗含对精神归属的呼唤。
在《我们是世界》系列早期作品中,方块与对角线的分割不仅是几何抽象的探索,更融入了文学叙事的“微观视角”,“光幻闪烁”的视觉语法让抽象图形成为承载记忆与现实的载体。这种跨学科的转化,让她的作品既具备科技时代的当代性,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
▲张立珩《区块链》 200x150cm 2018
▲张立珩《我们是世界》系列 时光的玫瑰 100x100cm
更值得关注的是,她的跨域还包含文化维度的深层对话。中国抽象艺术的根系始终与传统美学相连,张立珩深谙此道:她作品中线条的“流动性”,暗合书法艺术的“气韵生动”;对留白与虚实的处理,则承袭道家“有无相生”的哲学智慧。
《天空》中,弧形交错的画面组织与色彩分割的内在变换将画面的“动感”定格在平缓而温暖的节奏之中,张立珩在这件作品中运用了绘画的“明暗法”,从四周向中心不断调亮的渐变次序使得画面的中央如同天空中的光。
▲张立珩《天空》100x100cm
若说跨域是张立珩艺术的方法论,那么精神性便是其艺术的目的地。她始终将抽象艺术视为回应当代人精神处境的媒介,而非单纯的形式游戏。
社会学理论家齐格蒙特・鲍曼曾指出,“液态现代性”下的社会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加剧了个体的孤独感与碎片化生存状态。
张立珩的作品,恰是对这种处境的艺术回应:《海蓝之谜》系列以深邃的蓝色为主调,流畅的线条与螺旋、伞状的几何形构建出神秘的海底世界,观众在色彩的沉浸中,得以暂时逃离现实的纷扰,进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疗愈场域——这里的蓝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符号,而是精神深海的隐喻,是她为当代人打造的固态港湾。
▲张立珩 《海蓝之谜之三》100×100cm 2024
▲张立珩 《海蓝之谜之四》100×100cm 2024
从哲学维度看,她的精神性表达更触及对存在本质的追问。在《爱与纠缠》系列中,线条的缠绕与色彩的碰撞,并非形式的随意组合,而是对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视觉实践:她将“爱情、亲情”等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被身体感知的视觉经验——观者无需依赖文字解读,只需通过视觉的直观体验,便能触摸到情感的温度与存在的质感。
而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的理念,更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延伸:《思念》中柔和的色块与内敛的线条,剥离了实用主义的遮蔽,直指“存在之真”——抽象形式在此成为“诗意栖居”的载体,让观者在几何与色彩的对话中,重新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张立珩 《爱与纠缠》100×100cm 2024
▲张立珩 《思念》100×100cm 2024
尤为难得的是,张立珩的精神性表达,始终平衡着“形式纯粹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打破了抽象艺术长期以来的精英壁垒。她主张艺术应“与政治、商业、地域无关”,追求形式的自律与纯粹;但她又超越了极简主义的“封闭性”,让抽象艺术渗透到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她的作品不追求学术化的晦涩,而是以非叙事的视觉语言触发观者的潜意识共鸣——无论是《hope》中鲜艳色彩带来的情感冲击,还是《Kisses of the rain》中营造的诗意氛围,都能让不同背景的观者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心灵密码。这种从精英讨论到大众对话的转向,不仅延续了“八五美术思潮”对个体自由的追求,更在全球化时代为抽象艺术找到了公共性的生存策略。
▲张立珩 《hope》100×100cm 2022
▲张立珩《Kisses of the rain》 100x100cm 2024
当技术理性不断挤压人类的精神空间,当抽象艺术常被简化为装饰性符号,张立珩的实践给出了一种重要启示:艺术的核心使命,从来不是对形式的无限解构,而是以纯粹的语言唤醒人类对存在本质的思考。
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跨域的边界被打破,文化的根脉被延续,精神的需求被回应。在这个意义上,张立珩不仅是抽象艺术的形式革新者,更是当代精神的艺术守护者。她用色彩与线条证明,抽象艺术可以不只是美术馆里的学术标本,更能成为当代人心灵深处的精神栖息地。这,正是她的艺术在当代语境下最珍贵的开创性价值。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策展人刘小凤
2025年9月
艺术家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rtist
张立珩
张立珩,美籍华人,现居深圳。职业投资人、画家、作家,广州国际艺博会推荐艺术家。
在艺术创作上,张立珩主张用抽象的符号表达自我精神,她在岁月流转中不断积蓄能量,并选择以油彩的方式储存、散发能量。观其抽象几何画作,不觉让人抛却尘世烦扰,进行深入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