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民族歌舞剧《共潮》演出侧记

更新时间:2025-09-09 22:04  浏览量:1

“好花红哎,好花红哎,好花生在刺梨蓬哎;好花生在刺梨树嘛,朵朵向阳哪,朵朵红哎……”9月4日下午,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外,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悠扬旋律与跳芦笙、布依八音坐唱等特色节目展示,引来围观群众阵阵掌声。一旁的特色商品展示区内,都匀毛尖、龙里刺梨等特色食品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也深受广大市民青睐。

现场人头攒动,大家共同期待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第五台剧目——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代表团选送的民族歌舞剧《共潮》精彩上演。

随着演出时间临近,场外的热闹渐渐平息,观众有序入场。号角声响起,观众的目光纷纷投向舞台中央:在“四月八”赛马会上,多面铜鼓渐次擂响,青年骑手颈间的银项圈随动作发出清脆振动之音,声浪震撼。眼前的一幕幕,仿佛将观众带入那片热情奔放的土地。

《共潮》以红军长征经过黔南地区为历史背景,将黔南州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再现了危急关头,各民族紧密团结,助力红军顺利渡江的感人故事。

编剧曹海玲介绍,剧本创作初期,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黔南州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与本次文艺会演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有机结合。经过多次采风,最终决定从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共生共存的主题。

第一幕《夺魁恨》

第二幕《婚变劫》

第三幕《招安计》

第四幕《绝渡战》

尾声

在90分钟的演出中,“夺魁恨”“婚变劫”“招安计”“绝渡战”等情节交织推进,故事张力十足。贯穿全剧的《好花红》旋律,也随剧情发展演绎出激昂、悲壮、温情等不同变奏。舞台上,矛盾冲突不断,人物命运的走向也牵动着观众的心。

对于导演田野来说,《共潮》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课。“在整个创排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打磨。例如主角独龙牺牲的情节,就是在排练中新增的——有革命就有牺牲,我们要真诚地面对历史。”田野说。

在正式演出之前,田野有一个期许:希望能通过民族歌舞剧的形式,让演职人员和观众深切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世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剧本不断打磨升华,演员们也深深沉浸在剧情与人物之中。

“我很幸运能遇到这么好的剧本。剧中不仅有小爱,还有大爱。我从韦水仙身上看到善良、智慧与勇敢。在台上的90分钟,我演得太畅快了。”韦水仙饰演者任书贤说。

饰演飞马的梁汉告诉记者,在排演过程中,每至独龙牺牲的一幕,排练厅里抽泣声四起。

“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革命之艰难、精神之可贵,那段历史太不容易了。”梁汉介绍,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将不断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艺术的灵魂“长”进自己的身体。

一支红军队伍,点燃星星之火;一次灵魂觉醒,铸就血肉相连的渡江通道。剧中人物将个体抉择汇入时代浪潮,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当看到汹涌的江界河边,群众赤脚佝偻、衣衫褴褛的情形,真的很揪心。”观众王泽芬告诉记者,第三幕中的场景让自己很受触动,忍不住泪目。

来自铜仁市江口县的李阿姨与孙女刘苡辰观看完演出后,感慨万千。

“每次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带孙女来看表演,希望她能学习感受红色文化,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倍加珍惜。”60岁的李阿姨说。

刘苡辰表示,看完后很受鼓舞,今后也要倍加努力学习。

尾声临近,演员们从“江水”中缓缓走向观众,目光温暖而坚定。《好花红》旋律再次响起,许多观众眼含热泪,久久不愿离去。正如剧中歌词所唱的那样:“江界河水打千丈,难冲百姓恩情岸;今日借得人桥过,来年还你新江山……”

每个人都是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拥有奔涌向前的磅礴力量。剧虽落幕,但信仰与深情仍在每一个人心中延续。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