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了14亿人的短视频“私人笑声”,被神人网友爆改成互联网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09 23:01 浏览量:1
喜欢文章还请给我们一个免费的赞~
一般来说,人类是听不到文字的声音的。
除非,我给你搬出下面几段互联网经典笑声的文字版。
“哎↗呦我的吗~啊哈哈哈哈哈”。
(以下笑声慎点)
这是代表狂野派的笑声。
“你别笑~~~嘶嘶嘶嘶嘶嘶嘶嘶”。
这种带着气的笑声,是婉约(喘气)派的杰作。
当然,还有罐头式的“hihihehe,hihihehihi”。
——如果你对上面这几段文字,还抱有着一定的困惑,那么恭喜你,你的大脑还没有被这些糟心玩意儿给污染过。
这些糟心玩意儿,在如今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
“私人笑声”。
有时候,死人确实比活人有用。
私人,通“死人”,隶属当代互联网的通假字。与之类似的表述,还有“似人笑声”“活全家笑声”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罐头式的音效,多见于某些短视频中的“声音特效” ,且被应用的极为普遍——这种被频繁的滥用,是他们遭人反感的直接原因。
那些基本沾点搞笑的互联网短视频,都要给你加点这种罐头笑声以“活跃气氛”。而气氛有没有活跃并不知道,但我们的大脑,确实被实打实的污染了。
而最重要的是,这东西你避免不了的。
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些大声外放短视频的类人。这些“私人笑声”最常的出没点,在现今中老年人的手机之中。
想象一下吧,路边苍蝇馆里,你坐下刚想吃一口饭,旁边就传来一声“哎呦我的妈”;坐在火车里或在候车室等待时,旁边的某些手机窜出来猥琐的笑声,并表示“你别笑”;而逢年过节长辈聚一起,总有那么几个短视频爱好者,在一边傻乐的同时,一边看着自己手机里传出那气若游丝的笑声——就像是要断了气的严监生一样,生命如同风中残烛。
关于这种热衷于外放“私人笑声”的类人群体,我们一般有个极具代表性的统称:
shabby。
据不完全统计,曾经遭受私人笑声祸害的人们,加起来起码要按“亿”来计算。
有人统计过,当前互联网常见的私人音效,总共有14种。它们的原本出处其实相对正常,比如“你别笑”这段音效,出自一段女生恶搞面容的短视频;而“哎呦我的吗”这段音效,其实也就出自一个寻常的生活日常——尽管这种音效听多了之后,你真的会怀疑是不是给P上去的。
“你别笑”的来源@玩屎仙女
“哎呦我的妈”来源@村里在逃翠花
而与”你别笑“极为相似的,还有一段同样喘气的私人笑声。它出自一首“歌曲”,叫《Risa contagiosa》
Risa contagiosa,西班牙语,翻译过来就是“富有感染力”的笑声。
这段所谓的“音乐”总共1分18秒,不过本身没有什么调音,就是个各路笑声大合集。这里,我把原音乐给你们找了过来,相信任谁听了都得感叹一声:
Wow,this is true music。
其实论杀伤力来说,上面这几个属于是杀伤力最足的那一档,其余的笑声种类,其实还算OK。
比如,这段女子放声大笑的视频——由于真人常常出镜且笑声相对正常,所以杀伤力这方面其实就还好。
还有一些许多所谓的“罐头”笑声,其实都是源自上世纪录制的音效,具体来源,甚至已经不可考——考虑到录制的时间和寻常人的寿命,说不定咱们听到的某些罐头笑声,已经是真正的“私人笑声”了。
而渐渐地,随着“私人笑声”的概念开始扩张,其覆盖的范围开始扩大化。相对于那些常常作为短视频素材里“原教旨主义”的声音,更多带点魔性的笑声也被人开发出来,最终成为了众多“私人笑声”大家族的一员。
比如,永雏塔菲的唐笑;以及,(永雏塔菲开源后)千早爱音的唐笑。
而这些私人笑声,也渐渐的,统统被归入了一个更大的类别:私人音效/活全家音效。
这方面,我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叮咚鸡”
“胖宝宝,小白手套好可爱哦”
“离离原上咪”。
——而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私人音效”,人们,总归是要反抗的。
很快,他们开始追寻这些私人笑声,并开始,将他们作为恶搞素材了……
“曼波”里待兼诗歌剧的笑声——没错,就是那个带有少女嗓音的“hihihaha ↗️,hihihahihi”
首先,这并非是真人发出的声音,它其实出自开头提到的罐头笑声。只不过,有人用诗歌剧的音色将其重铸了一下,却带来了某些魔性的效果。
以此为代表,更多虚拟角色,在AI的迫害下,也献上了自己的嗓子开始翻唱那些“私人笑声”,并发出了hihihaha hihihahihi的B动静。
现在,当你搜索“私人笑声” ,能找到不下五百名来自不同ip的角色在不约而同地……淫笑。
比如来自《女神异闻录4》的番长,他一笑,就会带着浓厚的八十市稻羽口音向你亲切问好;再比如来自《女神异闻录5》的joker,一句“哎呦我的妈”的狂笑,会让你怀疑,当下是否有着足够的「勇气」与「毅力」,去听完他的声音。
如你所见,现在的人们正在通过更加熟悉的人物,带来让人眼前一黑的整活,从而逐渐消解原版私人笑声带来的影响。而不少这些视频的形式,动辄是一分钟或者一小时循环起步,洗脑程度堪称一绝。
当魔音灌脑的音效,被化用为一种怪异的纯香音色后,就像是把原本沾着*的大肠给清理干净,然后给你端上来一份九转大肠——不过,是做成了史的形状。
当然,这还没完,对于私人笑声恶搞的最高峰,当属当代的保留节目,鬼畜。
音mad,作为视频解构的最高形式,总能代表着人们某些的潜意识。而创作者们总能将私人笑声缝合进音乐之中,谱写出一曲盛大的狂舞终乐章。
其中的代表,当属哈基米音乐之中的一座高山,《哈雪大冒险》。
作者:暗杠读秒p
它将曼波的私人笑声融入音律的起伏,让那笑声的起落随着音乐涌动;它将各路“私人音效“作为点缀的效果音,时不时穿插进行back up;而最后,它又以一句“你别笑”带来的丝丝笑声,达成完美谢幕,如饮美酒一般,令人回味无穷。
有一对神人夫妻,甚至在自己婚礼上,播放了三分钟的哈雪大冒险。
来源@手刃喵星人
此外,在各路哈基米音乐中,总是免不了将“私人笑声”与“私人音效”,当做炫技中的必要部分——就比如《野蜂飞舞》哈基米版本,在复式的调式下与极高的BPM下,你也很难想象,这一出出“嘿嘿哈哈”的死动静,竟然也能做成音乐。
……
在众多的二创与狂欢之中——你会发现,私人笑声的概念,在如今,似乎被开始广域化了。
品史,造史,赤石。是当代亚文化中不得不品的一环。
是的,现代的人总擅长屎里雕花,将原本的东西化为一个个怪异的豆子,然后一边品鉴一边大口嚼嚼嚼,最后将一切趋于中性化、模因化。
这背后,我想既算是对于短视频“音效”无底线病态滥用是反感,也是对其背后——那些素质低下刷短视频用户的反感。
这是他们反抗的方式,也是取乐的方式。
当然,取乐就代表了这些二创并无法改变什么。那些刺耳的“私人笑声”与“私人音效”,依旧会在短视频里持续;而一些没素质的路人们,依旧会选择外放它那个厦毕手机。
毕竟,这些内容的存在也不是为了改变什么的,既然有些东西无法避免,那就将它解构成乐子吧。
我们常说,时代的一粒尘,落在常人身上便是一座山——可谁又能想到,短视频时代附属的一粒尘,却逐渐成了雕刻当代荒诞美学的一座基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