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群艺馆老年大学招生引关注,公益性与规范性受质疑
更新时间:2025-09-09 23:40 浏览量:2
近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因其老年大学运营及招生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市民反映,该馆在招生过程中操作不透明、筛选标准严苛,且突然引入商业机构参与运营,与其公益属性相悖,损害了老年学员的文化权益。
招生过程不透明,严苛筛选引困惑
据了解,本次招生先通过线上渠道开放报名,吸引数百名老年人参与。民族班和古典舞班等热门课程要求报名者提交视频,由授课教师进行筛选。然而,从大规模开放报名到最终仅录取极少数学员,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招生标准和政策说明。许多自认为符合条件的报名者未收到录取通知,也对筛选依据表示质疑。
运营模式突变更,商业承包存疑点
更令人不解的是,群艺馆方面一方面称老年大学运营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却将其承包给一家缺乏专业资质的商业机构。这一转变与群艺馆过去十余年坚持自主运营的传统不符,也引发了对其是否符合文化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疑问。
公益职能遭削弱,学员权益受损害
老年大学作为国家老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益职能。规范招生和教学管理本可通过设置明确学制、实行学员有序更替等方式实现,但目前这种缺乏过渡和解释的“一刀切”做法,不仅伤害了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公共文化机构的公信力。
公众呼吁介入调查,期待规范重建公信
公众期待相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推动机构透明运作,保障老年群体公平享受文化教育的权益。同时,呼吁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运营和决策中更加注重程序的规范性与信息公开,切实履行公益使命。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