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书法之殇,为何慎与俗子言?揭开千年艺术的认知鸿沟

更新时间:2025-09-10 11:17  浏览量:1

能写字≠懂书法,多少人的批评勇气,只是源于无知?

我们嘲笑婴儿点评田径比赛,却容忍自己妄议千年书法?

在当代语境下,书法作为一门积淀千年的深度艺术,理应在公众层面获得更具专业性的尊重与理解。然而现实往往令人扼腕——不得不坦言,向普遍缺乏系统审美训练的大众阐释书法精髓,几近于对虚空言说,徒耗心神。

从历史演进来看,书法艺术贯穿华夏文明之脉络,自甲骨篆隶至行楷草书,无不凝结着历代书家的精神追求与技艺淬炼。王羲之之韵、颜真卿之法、欧阳询之骨,皆为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峰,其作品不仅是视觉形式的极致,更是文化哲学与心灵观照的载体。然今人多数仅识其皮相,未窥其堂奥。

普通观者往往将书法简化为“写字美观”之术,忽视其作为精神修持与审美系统的本质。启功先生早有论断:“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其融贯文学、哲学、器识与形式美学,构成一个自足的意义宇宙。而在大众认知中,这些维度往往被扁平化甚至彻底忽视。

更堪忧者,许多人以为能执笔书写便具备批评资格,其谬犹如以蒙识妄议皓首穷经者。网络空间中,凡见高作,必有妄语:“我亦可为”。观者未见其中锋侧转之妙、计白当黑之巧、气韵贯通之神,更不识积学培灵、涵养心手之漫长历程。

书法须经严格师古、技法锤炼与理论浸淫,方堪略窥门径。世俗轻慢与非理性批判,不仅阻碍艺术真谛之传播,亦折射出时代性的人文素养危机。今人若欲涉此道,首当怀谦抑之心,研读史论,参详经典,感受笔墨背后的文化张力与生命境界。故而,在公共审美尚未准备就绪之前,深论书法,确多为虚掷之举。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