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公共雕塑,真的能改变我们的城市吗?

更新时间:2025-09-10 13:46  浏览量:1

在城市空间日益紧缩的今天,公共雕塑真的能为我们提供“出路”吗?

.

.

安东尼·葛姆雷在近期他的展览中回应,他认为雕塑的物质性与在场感,能在虚拟化的日常中开辟一片新的空间。他认为,当然能提供一种出路。然而,这样的设想是否过于浪漫?

.

.

尤其是在权力、资本和技术高度交织的当代城市中,雕塑究竟能承担怎样的角色?自柏拉图提出哲学思想以来,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张力就是哲学的核心问题。

.

.

但在当下,“约束”已不仅仅意味着社会组织,而是嵌入监控、数据收集与算法调控的复杂网络。智慧城市让身体经验被信息化取代,注意力被平台攫取,感知被算法塑形。

.

.

在这种背景下,把雕塑视为解放性的“出路”,容易掩盖另一层现实:真正影响公共生活的,并非缺乏雕塑,而是我们与空间和技术的权力关系。

.

.

观众需要追问的不是“雕塑能否抵抗虚拟”,而是我们如何在城市的技术治理下重新理解公共性。

.

.

葛姆雷强调,雕塑不再现事物,而是事物本身,因此比二维图像更具改变世界的力量。但我们是否要接受“物质即激进”的假设?在当代艺术体系中,雕塑往往存在于双年展、博物馆与画廊之中,参与的依然是注意力与资本的循环。

.

.

这意味着,雕塑的物质性并不必然带来抵抗,它完全可能成为被消费的符号。我们需要问:当雕塑被纳入文化资本与市场逻辑时,它还有多少空间能保持“异质”?街头雕塑是否真的像艺术家所言,是一种“错位”和“挑衅”?

.

.

现实中的情况往往相反。它们更多地被利用为城市品牌的符号、地产开发的装饰或游客打卡的景观背景。

.

.

因此,当我们遇到一件公共雕塑时,不妨反问:它是在提出问题,还是在帮助城市粉饰问题?它的“对抗性”是否已经在制度和资本的运作中被中和?

.

.

在被私有化和排他化的城市中,谁真正拥有观看、触摸、停留的权利?当公共空间本身被限制,雕塑所承诺的想象力自由很可能只是局部的、选择性的。

.

.

于是问题变成:公共雕塑的“公共性”究竟属于谁?“雕塑通过改变物质而改变世界”——这是葛姆雷的宣言。但从另一个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追问:雕塑改变的是世界,还是我们关于世界的幻觉?

.

.

或许,雕塑的潜力并不在于回到某种“返祖”的物质性,而在于它能否真正介入当下的政治矛盾:空间的排他性、技术的操控,以及公共性的流失。只有当雕塑直面这些条件,它才可能成为提问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调味剂。

.

.

#当代艺术# #青年艺术家# #雕塑#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