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与投石机 蒙古的战争艺术》:蒙古帝国强大军事机器的秘密
更新时间:2025-09-08 06:46 浏览量:2
最极盛时,孛儿只斤·铁木真所开创的广义上的蒙古帝国,疆域大致包括元朝和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旭烈兀汗国等四大汗国,占据了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亚欧大陆地域,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庞大帝国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这个强大的军事力量之所以强大,之所以创造出如此辉的成绩,肯定是有原因的。美国北乔治亚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梅天穆对此进行了深入“挖掘”。如果对蒙古帝国的军事训练、装备、补给、后勤、医疗、谍报、战术与战略等等怀有兴趣,不妨读一读他的这本《弓弩与投石机 蒙古的战争艺术》。
曾经,阿提拉被称为“上帝之鞭”,曾经迫使拜占廷帝国与其签订和约并缴纳年贡,并曾入侵西罗马帝国及高卢,在欧洲人心理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但铁木真和他的蒙古军队与阿担拉和匈人军队相比显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的秘密何在?梅天穆从叙述蒙古帝国的兴衰入手,遍及诸多战争史事,试图找寻答案。他认为,蒙古人在世界征服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战法,即高机动性和火力,就是蒙古帝国军事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的秘密所在。很显然,这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虽然“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可汗”,但当时的蒙古帝国显然无论是疆域还是军事力量都并没有后来那么瞩目,直到攻灭西辽、花剌子模、金以及西夏,并且蒙古第一次西征之后,“蒙古”之名才越来越显赫;也是在统一蒙古及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蒙古帝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军事编制、装备技术到后勤补给、谍报系统,蒙古帝国军事力量的体系建设显然是有成效的。虽然并非无往而不胜,却无疑仍然属于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且是冷兵器时代相当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梅天穆的这本《弓弩与投石机 蒙古的战争艺术》,对蒙古帝国军事力量武器与战术的描述无疑令人印象深刻,至少由此可以打破了“蒙古靠骑兵突袭取胜”的刻板印象。事实上,蒙古帝国在其征伐过程中,其军事机器确实也颇多建树。比如,野狐岭之战及其后的怀来战役,金国连连挫败,加速了金国的灭亡;历次西征特别是“长子西征”,前锋一度抵达维也纳近郊;虽然对南宋的战役颇费周章,历时四十余年,但却一举奠定了在东亚的统治区域以及地位。蒙古帝国人数并不算多,其征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机动化的战争机器,并充分发挥恐怖威慑与资源整合,所以取得了明显效果,能够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在另一方面,蒙古帝国所取得的军事成就如果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对比的话,比如在孙武等军事家看来,其在战略战术上还是具有相当差距的,也即:广度有了,但深度显然还是不够,所以才最终显得“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未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