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红色马栏:王兴科艺术生涯中的一座丰碑

更新时间:2025-09-10 20:08  浏览量:2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芒,陕西旬邑的马栏便是如此。而有一位画家,用他独特的笔触,将马栏的红色历史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他就是中国著名民俗彩墨画家王兴科。

王兴科,1962 年出生于陕西旬邑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他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还曾于中央美院深造。多年来,他始终扎根乡土,从家乡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中汲取灵感。王兴科大胆创新,将传统水墨与民间艺术巧妙融合,独创了民俗彩墨画这一独特艺术形式。他的画作色彩浓烈,如同燃烧的火焰,诉说着岁月的激情;构图夸张,却又精准地捕捉到了事物的神韵,让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

《红色马栏》系列作品是王兴科艺术生涯中的一座丰碑。这组作品由《旬邑二八起义》《马栏烽火》《旬邑儿女去当兵》等 11 幅图卷构成,每一幅都像是历史的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看到旬邑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在《旬邑二八起义》中,王兴科以浓烈的色彩描绘出起义时的激昂场景。画面中,革命者们眼神坚定,手持武器,冲破黑暗的束缚,仿佛能听到他们为自由和正义呐喊的声音。这是旬邑人民反抗压迫的第一声怒吼,是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的初次点燃。

《马栏烽火》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熊熊燃烧的烽火、弥漫的硝烟,以及英勇奋战的战士们,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在这片烽火中,马栏成为了革命的堡垒,无数英雄儿女在这里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着理想和信念。

《旬邑儿女去当兵》描绘了年轻的旬邑儿女们响应号召,毅然投身革命队伍的场景。他们告别家乡,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国家的责任,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画面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无畏的勇气,让人感受到了革命力量的源源不断。

《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就是力量》这幅作品,体现了革命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关系。战士们与群众携手合作,共同劳动、共同战斗。这种团结一心的力量,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发扬马栏精神,支前保卫延安》展现了旬邑人民为了保卫革命圣地延安,积极支援前线的场景。男女老少齐上阵,运送物资、照顾伤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马栏精神的内涵。他们的奉献和付出,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结各界人士,争取革命胜利》描绘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幅画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织布纺线做军装,军民团结力量强》则展现了后方战士为前线战士制作军装的场景。战士们坐在纺车前,专注地织布纺线,那忙碌的身影是对革命的无声支持。

《旬邑儿女去抗日》描绘了旬邑儿女奔赴抗日战场的英勇身姿。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画面中,他们坚定的步伐和坚毅的神情,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整装待发,争取革命胜利》展现了战士们准备再次出征的场景。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精神抖擞,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幅画预示着革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勇跃支前》中,群众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运送物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坚定,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付出一切。这种踊跃支前的精神,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撑。

《打响保卫战》则将战斗的紧张氛围推向了高潮。战士们奋勇杀敌,炮火纷飞,他们用生命守护着这片土地。在这场保卫战中,旬邑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王兴科的《红色马栏》系列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铭记旬邑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革命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这些作品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汲取革命的精神力量。它将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编辑:周峰川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