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男子服缬沙坦降压,一年后查出肾衰!只因犯了这个错!
更新时间:2025-03-13 22:49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人老了,血压高点不是正常的吗?”
“医生,我这血压没啥感觉,不吃药也没事吧?”
“缬沙坦不是降压药吗?怎么还会伤肾?”
医院里,像这样的问题每天都能听到。高血压,这个看似寻常的“老年病”,其实早已悄悄成为国人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
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超过27.9%,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比例更是高达50%以上。更可怕的是,有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规范治疗,不是不吃药,就是吃错药,甚至随意停药,结果等到并发症找上门,才追悔莫及。
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个让人唏嘘的真实案例。55岁的老王,遵医嘱服用缬沙坦降压,结果一年后,竟被查出肾衰竭!好端端的降压药,怎么就“伤肾”了?其实罪魁祸首不是药,而是他在服药时犯下的一个严重错误,而这个错误,很多人都在犯……
高血压与肾病,谁才是“幕后黑手”?
很多人以为,肾病是“吃出来的”重口味、爱喝酒、泡枸杞……但其实高血压才是导致慢性肾病的头号杀手之一。肾脏就像人体的“天然净水器”,每天要过滤掉大约50加仑的血液,而血压过高,就像水管里压力过大,时间一长,血管壁就会变薄、变脆,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功能衰退。
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约有20%最终会发展成慢性肾病,而肾病患者中,有近一半的人患有高血压。这两者之间,简直是“狼狈为奸”,相互伤害。
缬沙坦,本是“护肾高手”,为何成了“肾衰元凶”?
缬沙坦,作为常见的arb类降压药,原本是“护肾”的。它能舒张血管,减少肾脏负担,甚至被推荐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但为什么老王吃了它,反而伤了肾?
问题就出在“喝水太少”上!
高血压患者本就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血液循环,而缬沙坦本身会影响肾脏的血流调节,如果水喝得太少,肾脏供血减少,长期下来,就容易导致肾功能损伤。更严重的是,很多高血压患者一边吃着降压药,一边还在吃止痛药、感冒药、甚至保健品,这些药物本身就对肾脏有负担,叠加在一起,等到发现问题,往往已经到了肾衰竭的边缘。
降压药,不是随便吃的!
很多人以为,降压药就像感冒药,有症状就吃,没症状就停。但高血压是个“沉默的杀手”,即便血压高到180,很多人也没感觉,但不代表它不会伤害你的心、脑、肾。
老王就是这样,他觉得自己血压稳定了,就擅自停药,结果血压忽高忽低,对肾脏的伤害更大。这就好比一个橡皮筋,一直拉着还好,松一下又拉一下,最终最容易断的,往往是最脆弱的地方肾脏。
高血压患者,如何护肾?
第一,按时服药,不擅自停药。血压不是靠“感觉”控制的,而是要长期稳定。医生为什么让你每天吃药?因为血管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
第二,多喝水,少吃盐。每天喝足1500-2000毫升的水,减少肾脏的负担,同时控制盐分摄入,一天不超过5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第三,定期监测肾功能。很多人以为,肾病有症状才检查,实际上,早期肾病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等到出现水肿、尿少,已经是晚期了。建议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特别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一定要关注肾小球滤过率(gfr)。
第四,少吃止痛药,远离伤肾药物。很多人感冒发烧,随手吃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甚至长期吃中药“补肾”,结果补成了肾衰竭。任何药物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自己乱吃。
别等肾衰了,才想起保护它!
老王的故事,或许是很多人的缩影。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服药方式和错误的生活习惯。缬沙坦本身并不会导致肾衰竭,但如果长期喝水不足、乱停药、乱吃其他药物,那它就可能成为压垮肾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血压高了,不等于就一定会肾衰竭,但如果你掉以轻心,它一定会让你付出惨痛代价。健康,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科学的管理。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高血压的管理有更深的认识,也希望你,别再犯老王的错。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
2. 《慢性肾病全球负担研究报告》(Lancet, 2022)
3.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