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网评|精神传承在群众参与中更具“烟火气”——“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优秀作品展系列评论之二
更新时间:2025-09-11 09:15 浏览量:1
■沂蒙精神代代传
从“名家引领”到“全民接力”,一场展览,为何能吸引千万目光,激荡起广泛共鸣?“沂蒙精神代代传”优秀作品展给出了答案。因为它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这份烟火气,来自街头巷尾的广场舞,来自书声琅琅的课堂,来自诚信经营的商铺……这些再次证明,精神传承最有生命力的土壤,始终在人民群众之中。
沂蒙精神“根植于人民”,也必将“兴盛于人民”。回望革命战争年代,是千千万万的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米饭养育了革命的后代。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精神的铸就者。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主人翁精神一脉相承。展览中,我们看到了社区大妈自编自排的小戏小剧,看到了小学生用稚嫩笔触临摹的红色故事,看到了民间艺人倾注心血创作的手工作品。他们不是专业的艺术家,但他们的作品,质朴而真诚,炽热而动人。这正是沂蒙精神活在当下、融入日常的最好见证。
全民参与让“一时感动”变为“一世践行”。如果说名家巨匠的作品是沂蒙精神的“高峰”,那么群众的广泛参与就是沂蒙精神的“高原”。一场展览,如果仅仅是“阳春白雪”的陈列,就容易曲高和寡。只有当精神的种子播撒到群众的心田,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孩子们在作文里写下对红嫂奶奶的敬仰,当商户们把“诚信”二字作为经营的座右铭,当社区里的邻里互助成为一种风尚……沂蒙精神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化作每一个临沂人可感、可知、可行的行为准则。作品展让“高大上”的理论,有了“接地气”的表达。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治理的智慧”,更是“传承的真谛”。精神的传承,不是少数人的追求,而是全体市民的共同事业。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作品,更搭建了一个平台,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精神传人的平台。它启示我们,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文明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开辟更多渠道,鼓励群众参与,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只有让群众成为主角,精神的传承才不会是“一次性展示”,而是融入血脉的“永久滋养”,才能凝聚起推动城市发展的磅礴伟力。
让精神的火炬,在人民手中传递。当沂蒙精神的旋律回响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每一个人都成为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我们的城市,必将充满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活力。
本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