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曾翔对当代中国书法审美环境的担忧

更新时间:2025-09-11 09:53  浏览量:1

汉字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依托强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时至今日依旧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当今社会稳定,人民富足,书法也进入到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

然而在这种繁华背后却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严重影响了书法艺术的长远发展,更有可能将书法艺术推向毁灭的边缘。

日前,著名书法家曾翔先生表达了自己对当今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环境的认识,其中不乏担忧和无奈。

曾翔先生作为当今中国书坛极具探索精神的先锋派代表,他的很多创新实践引发巨大争议,被认为是当今“丑书”大师。

然而面对无数苛责和攻击,曾翔先生依旧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执着的继续自己的艺术探索。

并且基于自己深厚的传统书法造诣,以及对传统书法和当代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曾翔先生的很多观点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近日曾翔先生的一则短视频引发热议,在视频中曾翔先生说道:“在当代中国搞艺术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人们不希望看到什么创新,也不认可任何探索,他们只希望你把古人的东西再复刻出来就行。”

“你只要写的和他们认知当中的古人一模一样,他们就会称赞你,反之你加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就会遭到很大的质疑和反对。”

“说你颠覆传统啊,亵渎祖先啊等等这样的谩骂和攻击,如果不去探索创新,只停留在复制古人的阶段,那么这个书法艺术搞起来是多么的轻松。”

从这番话中不难理解曾翔先生的担忧和无奈,这番话切中了当今社会对书法审美的主要弊端,那就是只接受已经被历史证明过的结果,排斥任何新鲜创意。

曾翔先生的这段话尖锐地指出了当前书法审美中的惰性思维。大众乃至部分专业界所推崇的,往往是对古代经典书风的机械模仿和表面复刻。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国人固有的“祖先崇拜”思维根深蒂固,高度尊崇古人却看不起同时代的今人,认为古人无所不能,却刻意忽视和歪解今人的努力。

这种保守审美环境的危害是多重而深远的。最直接的是对书法家创造力的压抑。当创新尝试动辄得咎,许多创作者便会选择安全稳妥的模仿道路,导致作品风格雷同,缺乏时代气息和个人印记。

同时这种评价态度也会加剧艺术家和民众之间的审美差异,如果这个差异过大必然会造成时代审美脱节,也就必然会牵制艺术家的创新动力。

并且,这种氛围正在使书法艺术失去与当代文化对话的能力。如果书法只是对古代的复刻,而不能反映现代中国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其必将逐渐脱离现实生活,成为博物馆中的标本,丧失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一件艺术如果被送进博物馆,那么他的最终命运就只有等待毁灭。当今很多民众对待书法艺术的态度就已经将其当成了一件无法再生的古董,容不得再有任何雕琢。

这样的书法艺术就很难结合时代文化实际,逐渐与时代文化割裂,如同一个无法适应时代的耄耋老人,顽固、守旧、偏激,不再具有任何生机。

曾翔先生的担忧触及的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如何保持生机的重要课题。真正尊重传统并非墨守成规,而是理解其精神内核并赋予新的时代表达。

书法艺术若要在当代继续繁荣,就必须超越单纯的形式模仿,重建与时代精神的深刻连接。只有在鼓励探索、包容多元的审美环境中,书法才能避免成为“活化石”,而真正成为活着的、呼吸着的当代艺术形式,延续其跨越千年的文化使命。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