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超越:华人抽象大家赵无极、谢景兰的艺术大境

更新时间:2025-09-11 10:15  浏览量:2

潮新闻客户端

在一幅能包容人类千姿百态的画面上,必须全心全意地投入……。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它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

——赵无极

中国嘉德香港2025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0月3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次秋拍汇聚六大板块:中国书画、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金石雅玩及古典家具、珠宝钟表尚品、生活尚品,同场加映时尚手袋展售会“Blooming”,呈献超2000余件艺术珍品。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共计100余件珍品,汇集东西方现当代艺术杰作,包括: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林风眠、丁衍庸、蔡国强、丁乙、王沂东、草间弥生、谢景兰、村上隆、尤塔瑞、夏加尔、米罗等人的重要代表作。

此次秋拍领衔的为赵无极完成于1983年的作品《27.01.83》。同场呈现谢景兰完成于1967至1969年的诗意之作《蓝月》,领略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的动人画境。

涤荡自由,如观星云幻象之极

赵无极八十年代杰作《27.01.83》

赵无极

27.01.83

油彩 画布 | 1983年作 | 95×105cm

Zao Wou-Ki

27.01.83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83

出版

1986年,《赵无极油画展1980-1985》,皮耶•马谛斯画廊,纽约,图版5

1992年,《赵无极》,库里亚画廊,巴黎,第17页,图版6

1994年,《赵无极四十年绘画展1954-1994》,A. C.当代艺术中心、电视文化基金会,墨西哥城,第98页,图版20

展览

1986年5月6至31日,“赵无极油画展1980-1985”,皮耶・马谛斯画廊,纽约

1992年2月至3月,“赵无极”,库里亚画廊,巴黎

1994年3月3日至5月30日,“赵无极四十年绘画展1954-1994”,A. C.当代艺术中心、电视文化基金会,墨西哥城

来源

纽约皮耶•马谛斯画廊

巴黎库里亚画廊

私人收藏

1997年6月15日,台北传家拍卖会,拍品编号79

国巨基金会收藏

2004年10月31日,香港佳士得国巨基金会专场拍卖会,拍品编号770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2014年10月6日,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会,拍品编号5053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注:画背贴有墨西哥城A.C.当代艺术中心之作品卷标。作品将收录于《赵无极作品编年集—第三册1975-2008》(数据提供/赵无极基金会)

估价ESTIMATE:

HKD8,000,000–15,000,000

出自知名国巨基金会旧藏的《27.01.83》,为赵无极20世纪80年代的标志性杰作,作品完成的该年,赵无极在欧洲已受邀至法国国家级的美术殿堂——巴黎大皇宫的国家画廊举办个展;而在亚洲,他更首次受中国文化部邀请,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及其杭州母校举办大展,使其名声在欧亚达至巅峰。彼时因频繁受邀办展、讲学、探亲往来于东西方之间,东方母土丰富的文化、哲学与自然景观带给他更多的滋养,其创作在80年代迈向下一个丰碑。《27.01.83》体现了他恢宏的宇宙观、自由无拘的平和大境,与彼时艺术带给他由内而外盛放的瑰丽光华。

1983年赵无极个展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幕式由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丁峤、法国驻华大使马洛(Charles Malo)主持,赵无极与两人合影

作品来源有序,曾发表于1986年赵无极于纽约重量级的马谛斯画廊举办的赵无极个展;而在1994年,赵无极受邀至墨西哥当代艺术中心举行“赵无极四十年绘画展1954-1994”,此作也特别被纳入其中,足见艺术家和策展人对作品的钟爱之情。

大象无形,跃动奔腾的开放场域

在《27.01.83》中,赵无极大胆将画境分成上下两个天地,前景透过幽微的鹅黄、浅蓝、嫩绿、象牙白彩的层层叠加,造就出蓬松柔软,宛若云海之境;底部伸展的咖啡色线带着节奏与韵律,若绘出重重相连到天边的山峦,或策马奔腾扬起的沙尘在空中勾勒的连续弧线。在其上,大面积的靛紫、宝蓝与咖啡红将空间往前推进至一个广邈无边的视界。

赵无极《27.01.83》(局部)

而当中,联系彼此的是从画作中心下方往上开展,跃动、震颤的黑色线条。如同赵无极所言:“作画时手腕必须像鹅脖子那样轻柔舒展,为的是能传达内在心灵的流动。”线条柔中带刚,若意识流般展开,而到了中上区,黑色的线条化为袅袅轻烟,流动地往上升腾,造就一种迷离的梦幻,灵动的神气和生韵随之迸生。

对话大千:仰银河幻变,体沧海一粟

1983年初,赵无极至台北小住,出席他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个展开幕,期间并拜访了张大千在台北的摩耶精舍居所,两人畅谈艺术与人生。彼时大千的泼彩已如入无人之境,赵无极必定也亲见其作,该年一月底《27.01.83》创生。

赵无极于1983年去台北拜访张大千,于大千家中合影

作品中潋滟的蓝紫色彩,可被视作与大千的对话和艺术交响。综观赵无极毕生创作,瑰丽的紫色彩仅少数在画面中作画龙点睛之用,极少以大面积出现,此突出了上拍之作的珍稀与特出性,而此用色亦呼应了赵无极自年少便喜爱的宋瓷,如钧窑上幻变的华丽色彩。

赵无极《27.01.83》

张大千《春云晓霭》,泼彩纸本,100.5×140cm,1968年作,拍卖成交价2亿1463万

值得一提的是,此作完成后的2个月,赵无极以双连屏的大尺寸构绘了另一件现由亚洲重要私人机构珍藏的《10.03.83》。两者构图与色彩相近,可被视为姊妹作,显见艺术家对作品的钟爱之情,两者或也寄寓了他对张大千的惺惺相惜与各擅胜场。

赵无极《10.03.83》,油彩画布,200×325cm,1983年作,亚洲重要私人机构藏

此外,自1971年重拾水墨的赵无极,在《27.01.83》中亦完美地将水墨中“墨分五色”的特色用西方的油彩来表现。在画面的上层与中层,见其细心营造的丰富肌理,如有颗粒状的粗砾斑点,刮擦、迷离如烟的晕染、喷雾、如水滴气泡的挥洒、磅礴的厚涂,加以在潋滟的紫色彩中,借由颜色细微的差别使用,创造出空间感与勃勃生气,令画面有血有肉。除创造出一种奇特的景象,并连接了当代人的情感与精神。令人如观浩瀚天际中的星云幻变、极地的流光溢彩,仿佛宇宙之大,草木之微都为其所有而感受的强大的自然震撼。

《钧窑天蓝窑变丁香紫渣斗式大花盆》,釉、瓷器,高26cm 口径26.8cm,宋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那里有着如赵无极好友暨瑞士文学家、画家雅各布所言:“有来自事物的升华和冥想,在此不可思议地出现和充实。画境带来畅快和甜美的奇观。虽无人在其中,却高度凝聚出一股力量,使我们联想到人的踪迹,以及他所有走过平凡和完美的记忆。”而正是那些平凡和完美的记忆、大自然中各种意象的浓缩、人间的喜怒哀乐,透过赵无极的画作,由观者的心眼中一一被召唤出,犹如随其飞越一条平静而美丽的地平线,感受宇宙之大与尘世之沧海一粟,令人心驰神往!

月魄在天,光通四海

谢景兰的蓝彩之诗

兰兰的绘画是宇宙的生成。

——苏格兰诗人怀特(Kenneth White)

谢景兰

蓝月

油彩 画布 | 1967至1969年作 | 100×81 cm.

Lalan

La Lune était Bleue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67-1969

出版

2022年,《谢景兰》,Rizzoli国际出版社、季丰美术出版社,米兰,第73及314页

展览

1971年10月16日至11月3日,“兰兰”,施克堡现代画廊,丹麦

来源

丹麦施克堡现代画廊

2020年7月9日,苏富比香港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763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注:此作已登记于季丰艺术文教管理之谢景兰文献库

估价ESTIMATE:

HKD1,100,000–1,800,000

在二十世纪的艺坛上,谢景兰无疑是一位奇女子。她是赵无极的第一任妻子、缪斯女神,更是集音乐、舞蹈与绘画于一身的艺术家“兰兰”。她大胆而敏锐地吸纳多元美学形式,将舞蹈和音乐的直观感知延伸至绘画创作,于70年代提出“综合艺术”的创作形式,以自我的美学革命,书写下东方女性艺术家的一世光辉。

谢景兰与赵无极在巴黎画室

完成于1967至1969年的《蓝月》,为谢景兰自书写性抽象走向山水精神的重要转捩之作。在纷扰窘迫的时代里,以艺术再造一个抚慰观者心灵的理想境界。

如诗之蓝,超维的共鸣

蓝色无拘于维度,它超越了维度的限制。其他色彩皆能唤起具体的联想,或为心理上的物质感,或为触觉上的实在感,而蓝色只能让人联想到海洋与天空,而它们就在真实可见的自然中,终究是最为抽象的存在。

——克莱因

1960年,法国艺术家克莱因将其承载着“自然、精神、无限”的单色蓝彩IKB注册为专利,自此影响了后世的艺术、时尚与文化潮流。而彼时身处艺术中心巴黎的谢景兰,势必也为这夺目而奇妙的色彩所感染,并在这份蓝彩的灵性中,进一步找寻到连通自然和音律的诗意,特以《蓝月》传递出东方特出的“天人合一”哲思。

克莱因(《单色蓝》,聚醋酸乙烯酯干颜料、棉布裱于胶合板,195.1×140cm,1961年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 2025 Artists RightsSociety (ARS), New York / ADAGP, Paris

行云推月,山水仙境

作品以不同层次的宝蓝、靛蓝、钴蓝、天青铺满整个画面,令画中的天地山川皆浸染在无尽的蓝彩中。它们彼此交错、融合,若弹奏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营造出色彩的节奏与空间的深度,展现绘画、音乐和舞蹈间互通的完美相融。

兰兰并大胆地在其中以3:1的大比例划分天与地的开阔,颇见南宋山水名家马远《月光泛舟图》中“边角之景”的意境。上方以极具流动感的笔势,晕染出如云霭缭绕的朦胧之美,仿若将明月隐匿在片片蓝云中,创造出令人浮想联翩的“留白”之美。

左:马远(传)《月光泛舟图》,彩墨绢本,172.5×85.2cm,南宋,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右:谢景兰《蓝月》

与此同时,在画面下方,她则以一种近乎刮擦的方式,以更为鲜亮的天蓝色形塑高高低低的山岭与绵延底端的河流。手的带动完成对山川的抽象演绎,释放出自然的力量。画面中虽不见月亮之具形,却处处为月色笼罩,虽以抽象写形,反而更似人迹罕至的仙境,令人在观看的瞬间便如身处浪漫月夜,为这蓝月之美所倾倒。

谢景兰《蓝月》(局部)

灵性与无垠的交响

英文中有句谚语:“Once in a blue moon.(一次难得的蓝月)”,比喻千载难逢之事。在天文学中,“蓝月”指当月极不寻常地出现两次满月的现象。而若是在某些特殊的大气条件下,人们肉眼所见之月也会呈现淡淡的蓝色,因此在西方文化中,“蓝月”象征着“具有灵性的时刻”。

谢景兰《突然的蓝》,油彩画布,193×130cm×3,1971年作,巴黎国立现代艺术中心藏

兰兰同样将自然视为性灵的延伸,借由蓝月的象征,在作品中重新审视人与自然间的精神联系。蓝色,在西方是灵性、神秘的象征,在东方则是五行中广邈无边的“水”的色彩,也代表着夜晚、深邃与冥想。兰兰将东西意涵巧妙融浑为一,自多层次的色形、流畅的线条,令万般自然皆在当中起伏、游走、聚散、开阖:当中有着山河与月色的水乳交融,有着通感的现实、舞动的弦乐,更有着内心的平和,和直达宇宙的宽广无垠。而那,便是诗意和灵魂的栖息所在。

谢景兰《蓝月》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