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SHANGHAI:用艺术插画,翻开上海的崭新一页
更新时间:2025-09-11 13:14 浏览量:1
“世界由一页一页的故事写成,厚厚一本。今天,终于要翻到上海这一页了……”一个名为“PAGE SHANGHAI”的原创艺术插画项目,正以数字艺术的灵动幻变与手绘笔触的质朴温情,勾画上海中西交融、新旧共生的精彩一页。
“PAGE”既指“页”,也喻“面”与“篇章”,原本是一个印刷术语。在此,P.A.G.E.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Present(当下)、Aesthetic(美学)、Global(国际)、Elegant(优雅)。正如项目所愿:“上海最美好的一页,此刻正在您手上”。
王臻
“PAGE SHANGHAI”联合发起人
海上砖创始人
谈及项目的缘起,“PAGE SHANGHAI”联合发起人、海上砖创始人王臻有着清晰的脉络:“自我们投身海上砖事业以来,始终致力于讲述地道的上海故事。然而,我们并不满足于仅依靠‘砖’这一单一载体。早在多年前,我们就开始代理‘SHANGHAIREN’品牌的插画——通过绘画来讲述故事,我认为这种方式极具魅力,可惜我并非插画师,无法亲自操刀。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店内偶遇了单彦文老师。作为‘SHANGHAIREN’的签约插画师,他当时正好来我们店里参观画作。通过他,我逐渐结识了更多插画师,并逐渐明确: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征集式、多元风格的创作平台。能遇到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实属难得,这也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单彦文
“PAGE SHANGHAI”联合发起人
策展人
而作为项目合作伙伴,单彦文的加入,同样源于对上海文化精神的深刻认同:“上海是中国最早迈入现代化的城市,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发源地。这座城市的人们非常敢于对文化艺术进行创新——敢为天下先,已成为许多上海打拼者的座右铭。从学习到成长到突破,项目的发起与落地都离不开这样的精神。”对于未来,单彦文有着清晰的期待:“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注重创新力的平台和我们合作,如书店、剧院、公共空间等文化场所,将更多关于上海的优秀内容送至这里。同时,PAGE SHANGHAI也会不断产生新的故事、新的画面,尝试更多表现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纸质到数字,我们不会被局限在任何框架内。”
“PAGE SHANGHAI”是由钲艺廊与海上插画事务所联合发起的项目,常年面向全球范围内的插画师征集作品,共同讲述关于“上海建筑、上海街区风貌、上海人日常生活”的动人故事。插画师们挣脱物理现实的框架,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创意构思,将客观的建筑形态与街区风貌,重新解读、演绎、转化为一个个充满情感温度与想象张力的主观世界,让每一处熟悉的城市空间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叙事魅力。
可以“品尝”的建筑:
想象建筑的味道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赞叹:“邬达克的建筑过去是、现在是、并将永远是上海城市轮廓的一抹亮色。”那么,如何让这些百年建筑以现代而又年轻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PAGE SHANGHAI的合作插画师们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答。
插画师卞婧怡在分享创作灵感时说道:“我很喜欢American Kitsch(美国媚俗艺术)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充满了夸张、幽默和日常化的视觉元素,它打破了严肃与正统,让设计更轻松、更有亲和力。”她进一步解释道,“我观察到在建筑文创的常见处理方式中,大多还是强调历史信息,或者在艺术化处理的同时保留建筑的基本形态。但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具突破性的方式,让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呈现更有趣、更吸引人。于是我尝试跳出‘建筑就是建筑’的框架,去寻找更有趣的表现方式。”
通过细致观察与大胆联想,她发现邬达克建筑中的造型特征与某些食物形态之间竟存在奇妙的共通之处。于是,她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想象力的视觉转化。
在插画师卞婧怡的《Hudec's Bakery》系列中,坚挺的国际饭店(Park Hotel)变成了入口即化的巧克力雪糕;经典的武康大楼被巧妙地重塑为一块层次分明的奶油蛋糕;而大光明大戏院则幻化成香甜酥脆的华夫饼……
插画师卞婧怡《Hudec's Bakery》系列作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种“通感”式的创作,将坚固的物理空间转化为可感、可亲、甚至可以“品尝”的艺术体验。它消弭了历史建筑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感,用一种年轻、幽默且极具创意的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些矗立在城市中的文化遗产。
一页一故事:
多元视角下的上海风情
PAGE SHANGHAI的魅力在于其多元的艺术视角。每一位插画师都像一位城市漫游者,从不同的角落捕捉灵感,将上海的绝代风华与新生潮流铺陈开来,每一页都隐隐透出上海的城市底色。
插画师SHANE的作品充满了光影的变幻与感性的色彩。其中一幅致敬莫奈《日出印象》的作品,将外滩的晨曦笼罩在朦胧而浪漫的紫色调中,充满光影和生机;在另一幅作品中选取南京东路与和平饭店的一个视角,静静诉说着城市的故事。光影在画面悄然流转,通过细腻灰度的变化,塑造出空间的深邃与真实。此外,SHANE的创作也融入了个人记忆,在一幅描绘花园的作品中,凭印象画下老家门前那座无人打理的花园,并用画笔让它重归四季常绿的理想模样,“所有喜欢的植物都在里面,还有我的宠物苏格”。
插画师SHANE的系列作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插画师Eve-3L则将视线投向了武康路210号的红砖墙。春日阳光穿过梧桐的新叶,洒下斑驳光影,骑车的老人与散步的年轻人擦肩而过,时间仿佛被拉长。“罗密欧阳台”上的女子,仿佛正在等待着她的那份浪漫。整个画面以明快的嫩绿与芽黄为基调,用轻快的笔触讲述着一段只属于这座城市的、充满生机与浪漫的春日故事。
插画师Eve-3L的作品
插画师LULU则擅长捕捉人物在城市空间中的情绪与氛围。在LULU的作品中月光洒满整个空间,街灯与繁华相伴,女子凭栏远眺,与自己对话,画面充满了电影般的叙事感;窗边的女子与一束菊花构成了宁静的黄昏,“沉默,也在诉说”,如同记忆里的片段交织,引人遐想。
插画师LULU的系列作品
从黑白线条勾勒的和平饭店街景,到武康路“罗密欧阳台”的春日絮语,PAGE SHANGHAI的作品折射出上海的万千风貌,既有宏大的建筑叙事,也有细腻的人文关怀和温情的个人记忆。
作品名:《武康之色》
作者:杨紫淇
简介:这幅国画工笔作品《武康之色》聚焦上海武康大楼。以细腻工笔技法,精准勾勒出武康大楼的建筑线条与立面细节,砖红与暖黄的色调搭配,还原出大楼的复古质感。画面延伸至周边街道,车水马龙、行人穿梭,生动再现了武康大楼所处街区的热闹与活力,尽显上海这座城市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将武康大楼作为城市地标与城市生活场景的交融之美,细腻且鲜活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在作品中,现实与过往交织,作者将不同年代的人物融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邬达克坐在楼上看着他的设计图,宋庆龄在马路边回望自己的住所,外卖小哥在路上奔忙……
作品名:《海上风华图》
作者:王舒一
年龄:9周岁(上海市徐汇区爱菊小学三年级学生)
简介:这幅《海上风华图》的画作,灵感源自《清明上河图》。在画作中,描绘了众多形态各异的小人物,他们忙碌于各种活动中。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呈现出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手握遥控器,在环球金融中心上操控着攀爬东方明珠塔的机器人,正在制造一架特殊的飞行器,展现了青少年对创新的热情与追求。
结语
PAGE SHANGHAI以插画为媒介,为“建筑可阅读”开辟了全新的艺术入口,也为海派城市风貌提供了更感性且充满想象力的解读视角。未来,PAGE SHANGHAI计划与城市文旅伙伴携手,为更多年轻插画师提供作品孵化与落地的机会。
插画师卞婧怡的感言或许正是最佳印证:“与PAGE SHANGHAI的合作是一段珍贵而丰富的经历。我不仅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插画师,更透过大家多元的视角,重新理解了上海这座城市。这一平台为我的作品搭建起与公众对话的桥梁,让创作被更多人看见和认可,也让我更加坚信——设计能够传递情绪与想法,为日常生活注入童趣。这段经历让我获得了显著的成长,也坚定了持续创作的想法。”
以“PAGE”为名,本就寓意深远——这个项目仿佛一本正在续写的城市之书,每一幅插画都是其中独特的一页,细腻记录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上海故事。而我们相信,这段由视觉与想象共同编织的叙事,必将随着时间推移,越发丰厚、越发精彩。
文 | 丁佳雯 赵明达
排版 | XG 审核 | 林莹
创刊44周年
视频号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传到公众号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