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南京“黑嘴”的捧杀艺术到头了
更新时间:2025-09-11 15:02 浏览量:1
最近南京市多部门联合整治涉房信息发布乱象,严打楼市“黑嘴”“毒流量”,进而牵引出大家对于房产中介相关话题的激烈讨论,包括中介与房价,佣金的合理性等等。
其实我一直觉得中介是非常矛盾的存在,买家找中介,是希望他们能从专业角度帮忙选房,并且帮忙砍价,买得划算。而卖家找中介,是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客户,并且帮忙卖个好价钱。一个希望帮忙压价,一个希望高价卖出。那么作为中间环节的中介到底是站在哪一方呢?屁股往哪边歪呢?
这就是核心矛盾,因此从中介的角度来说,既无法代表买方利益,也无法代表卖方利益,中介的第一要务是促成交易,获得佣金。
当然这不是要批判什么,而是说,这种一手托两方的商业模式,很难有客观的立场,注定存在根本性的矛盾,这是这套逻辑必然产生的结果。
所以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高佣金模式,正在遭受严重挑战,另一方面下场自媒体的部分经纪人或公司,很容易因为佣金导向性的商业模式催生出对于流量的极度渴望,甚至走向邪修路线,陷入“毒流量”的魅惑陷阱而无法自拔。
事实上,专注于产品本身的房产博主还是很多的,流量也并不低,典型的头部比如“小艾大叔”,可见正道同样一片光明。“毒流量”或许前期效果很好,但可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房产中介左右不了房价的最终走势,这一点是肯定的,其起到的作用更多是放大器和催化剂,有影响,但空间有限。
而且中介是房地产产业链的最终端,也是与消费者接触的最前沿。无论上游(开发商、土地政策)还是宏观层面(货币政策)导致的问题,其负面结果(如高房价、交易风险)都会通过中介的行为最终传导给消费者,这使得他们往往会成了矛盾的集合点和“替罪羊”。
因此很多人将房价的涨跌完全归咎于中介,显然是有些情绪化了,一码归一码。
另外中介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虽然有部分从业者行为不端,甚至自导自演。但认真负责的好中介也不少,大家切莫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相信通过南京官方的积极引导和约束,南京整体的房产中介服务水平会越来越好。
未来房产中介或面临行业大洗牌,甚至越来越多的地方积极参与下场。存量房交易未来或将作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主要保障交易安全、透明和基础效率,满足普惠性交易需求。其实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地方,官方层面都在试行二手房“直售”模式。
比如,2021年杭州推出官方交易平台,增加个人自主挂牌房源、2022年苏州推出官方二手房自主交易平台“苏找房”、2023年北京大兴区上线存量房信息发布平台。我大概看了一圈,有些比较好用,但有些一般。
南京实际上也有类似的平台,比如“南京网上房地产”,据我观察,可能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房帮宁”,感觉都非常不错,看着也更美观。
不管是新房还是存量房,其交易流程也给出了细致的说明,很贴心。而且很多数据也都是公开的,透明度可以说相当高。房源更是早就要求必须经过官方核验,真实性有保障。
甚至还有“地图找房”功能,整体用下来,相当不错,和市面上主流的二手房网络平台基本没什么差别,流畅度也可以。从这里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南京软件产业的综合实力,确实武装到了牙齿。
个人房源是可以通过电话直接联系房主的,当然是通过保护性转接的方式。
但我发现,个人挂牌房源总体还是偏少,比如总共14.6万套的二手房中,个人挂牌房源只有3834套,大部分人还是通过中介挂牌,可见中介在二手房交易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其实南京网上房地产已经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距离真正的自由交易已经不远。未来买卖双方直接联系、自行商议价格,0交易费用,线上“公证处+银行监管”,并完成交易的模式或许并非遥不可及,我认为这也是“数字城市”内核的一部分,这方面南京可以继续深化、探索。
青岛最近也启动了二手房交易改革,可见未来以地方主导的普惠性存量房交易系统正成为一种趋势,也是满足市民真实需求的惠民性举措。
至于将来会不会全面取代房产中介?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官方的下场是为了给市民提供一种基础且可靠的信息或线上交易的途径,算是一种托底。而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肯定还有广大市场。
但是按照趋势来看,未来房产中介或会进一步分化,有实力的或可能转向提供高端置业咨询、资产管理、交易担保、按揭服务等深度专业服务方向发展。至于高佣金,我认为或许和垄断有一定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趋近于单一平台市场,这导致大众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定价权,可见垄断的不利影响。
另外未来或许存在一种趋势,就是中介从买卖一体,分化成专为买方、卖方服务的单边中介,既单独服务于买家、卖方的委托、咨询、甚至是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本身或许就存在逻辑上的bug,未来市场分工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是很大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