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文艺评论】悟——观“澄怀觅道:田旭中艺术人生展”‖苗勇

更新时间:2025-09-11 16:52  浏览量:1

观“澄怀觅道:田旭中艺术人生展”

苗 勇

炎炎夏日,热浪袭人。2025年8月12日,正是乙巳年蓉城天气最热的时候,笔者怀着向往的心情,应邀参加“澄怀觅道——田旭中艺术人生展”开幕式。

田旭中是当今书画界集大成思想的践行者。电话邀约时,我向他求教:为何将“澄怀觅道”作为主题?他说:“浮躁似乎成为时代通病,但艺术家一定要把心沉下来、静下来,这样才能持续地、深入地追寻艺术之道。”

一大早,坐公交转地铁再步行,几经周折赶到成都画院。

成都画院(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成都画院前身可追溯至千年前的西蜀翰林图画院,几经历史变迁,延绵至今,如今已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书画艺术研究交流机构,位于成都有名的宽窄巷子街区,唐为严真观,清为关帝庙,建筑外形为清末川西民居典型四合院建筑,古朴典雅。大门两侧各有一株古稀银杏,长年“护佑”画院,院内还有几棵高大银杏,掩映这座三进小院。田旭中老师曾执掌于此多年,本次展览是他卸任17年后,重返故地举办的一次个人展览。

成都画院大门两侧的银杏树(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与田旭中老师相识于尹昌衡“五教”同源学术研讨会,他发言精彩、精辟、精到,让我印象深刻,从此便有了往来。

说实话,我这人怕与文艺禀赋太好的人交往接触,因自身缺乏书法美术天赋,写个字至今都是鬼画桃符,唱歌天生的左嗓子,那一丢丢文学爱好也是下苦功硬逼出来的。不过也好,这让我能常以局外人眼光来审视文艺界,看这些人谁有“真本事”、哪个“真性情”。由此,我很是敬重田旭中老师。哪怕他常说我:字写得孬是没有用心去“悟”。艺术之道,原需几分痴气。

文人要从骨子里敬重一个人还是很难的,在与田旭中老师多年交往中,我对他最深的感受是:这人“老实本分”,朴实、诚实、务实。我总结他为人为艺就如他的姓名一样:中(在中国文艺界),旭(如冉冉升起的旭日久久照耀,古稀之年也是“人文俱老”),田(之所以成功,在于为人为艺方方正正)。正由于他为人正直正统正派,我俩便成了忘年交。

这次展览精选了他书法、绘画、诗文等领域的72件代表性作品。

步入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澄怀觅道”巨幅壁画,揭开了画展的序幕。由于来得早,离开幕式还有些时间,我便先行参观。

虽近秋天,成都依然酷暑难耐,早晨太阳一出来,院子里处处蒸腾着闷热之气,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但画院依然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不少文艺界、收藏界,以及专家学者也早早到来了。大家缓步而行,声音低微,仿佛怕惊扰了书画中灵气。有几个人聚在一巨幅画作前指指点点小声私语,一人说:“这幅堪称翘楚之作”;另一人道:“承悲鸿先辈风骨,却又独辟蹊径……”一位瘦骨嶙峋、须发髯髯的老先生接道:“敷染色彩,浅绛设色与没骨技法巧妙融合……真是绝了!”一梳小辫青年神采奕奕道:“更绝的是题诗书法点缀其间,延续了诗书画三绝传统脉络……”

听到议论声,我便移步近观,原来是一巨幅长卷《天马神骏图》,10余米绵长的画卷之上,6组数十匹健硕的骏马奔腾而来,马蹄飞扬,似有嗒嗒声响,将马群集体涌动的磅礴气势渲染得酣畅淋漓,形、神、趣三者兼备,绘出了骏马的体态、风骨、神情……难怪他们赞之“绝了”,也让我顿时明白了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陈远华先生为何专程赴蓉出席此次书画展了。

整个展呈巨幅长卷不少,除神骏图外,有30米巨幅长卷《田旭中自作诗草书》,以小草写成,运笔流畅潇洒、雄伟奇逸,蕴含连绵激荡之气,飞动中不失沉稳,挥洒中不失平和,笔笔飘逸沉着,翰逸刚健;其诗文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哲思。画展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大草书《昭化城邑怀古十五绝句》以及《庚子春抗疫纪行书卷》,以10首五律全面反映了全民抗疫的壮丽图卷,将作者的家国情怀寓于其间,其书笔势连绵,龙蛇飞舞,充满生命的张力,观者无不为之惊叹。除此,还有20米长的《手机时代》,描绘了当下社会大众生活实景,有货车司机、有白衣战士、有快递小哥,有单像,有群像,形象姿态各异,人人皆持手机,既是市井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时代的一个鲜活切片。

展厅转角处,展出了数幅小品人物肖像画,有人民领袖毛泽东,总理周恩来,作家鲁迅,为四川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多位老领导,田旭中老师的老师等。尤可玩味的一帧是《远去高僧》,只见那僧人一袭朴素的僧袍,颜色洗得有些发白,右手持一根禅杖,左手放在左膝上,面容刚毅,线条硬朗,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眉毛浓密粗重,犹如两道墨线,嘴唇微薄,眼睑下坠,慧眼半睁,似在禅思,似愁似苦的表情,既露慈悲之色,又显沧桑之感,脸颊和脖子上的皱纹如同岁月的沟壑,记录着他多年的修行与感悟,每一道都透着一种不俗岁月,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他果真远去了吗?……我不由想起虚云和尚的《辞世诗》: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人物肖像画《毛泽东·一九四九年》(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人物肖像画《周恩来总理·一九七三年》(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人物肖像画《鲁迅先生逝世前一年》(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正默思时,突听一轻声细语:“你也来了?”转头见《环球人物》西南老总赵彬丰正朝我走来:“这次展出真是太用心了,空间设计颇具深意,独具匠心。”还没等我回话,“是啊,从‘诗书启蒙’起步,经‘书画互鉴’长廊,终抵‘艺道合一’”《现代艺术》杂志社总编辑蒲秀政也靠过来。我们三人便同行,沿曲折回廊,一路品评赏鉴。

看看停停,停停看看,不知不觉看完了“书法之韵”“绘画之格”“诗文之骨”“交流之鉴”四大板块。

书法有草、行、楷、隶、篆等不同书体,墨迹淋漓,如云似水,韵味十足。其中那个“走”字,尤其令我凝神:末笔一捺,如刀锋般凌厉劈下,仿佛要穿透纸背;而纸面恰又显出奇异的韧性,墨色饱满处甚至微微凸起,在光线里浮动着幽深的微光。这种锋利的钝感,仿佛将某种奔涌的力囚禁于纸上的牢笼之中,欲破未破,欲走还留。

绘画作品运用丰富的笔墨技巧,将自然万物的神韵和内心的感受融入画中,气韵生动,笔墨相彰,营造出古朴又现代的独特意境。作品中有山水、有人物,有工笔、有写意。人物清简、富有神韵,景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整个画风色彩和谐、构图巧妙、笔触细腻、意境深远、美轮美奂,画面中还常以书法题写诗词,拓展意境,让人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常被其美震撼。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帧《军魂》,尺度不大,而境界阔大。五位军人敬礼画中,神态端庄,英姿飒爽,背景极简单,而意蕴极丰。此等作品,非有澄明之心不能为也。

诗文文笔优美,眼光独到,文风犀利,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比如《蜀山赋》《蜀水赋》《蜀人赋》等。还有更多诗文,反映的是他那独立人格和思想,如“高墙深巷话沧桑,千载玉盘照古墙。怀远追风觅旧事,无边感叹幽思长”。读罢,既有苍烟落照之感,又富含人生哲理。

“交流之鉴”主要展示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中推进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成就。

四大板块系统呈现了艺术家数十年的创作历程,是他艺术人生的梳理和凝练,让人受益良多。我们就这样一路欣赏、一路品评,沉浸在田旭中老师的艺术世界。

由于上午还有会议,开幕式甫一结束,我便匆匆离开,好友徐小乐送我出门,我问小乐:“为何此次展出72件作品?”徐小乐一听真的“乐”了,笑呵呵道:“你们还是好朋友,你这都不知道,今年是他的乙巳本命年。今天展出的作品,也多是他近年新作。”

田老先生今年已经72岁了,这个年纪已是很多人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他仍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又想起电话邀约求教于他时的话语,顿时恍然省悟、肃然起敬。

“澄怀”二字,在我看来,澄,是清澄天地的澄;怀,是虚怀若谷的怀。“澄怀”为天地清澄、心境清明之意,是艺术的初心,亦是心灵的修行。老爷子早已是世界书画名人,名声在外,算是“得道”之人,但他却始终以纯净、空明的心境来寻找自己的“大道”。艺术无止境,他始终把自己作为一个追寻者,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和境界,是艺术家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是对艺术本真的坚守。

一路上,“澄怀觅道”四个字始终在脑海中回响。我想:在这个追求速度与功利的时代,田老先生仍然坚守本真,用他的艺术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心灵的沉淀,以空灵之心对“道”进行执着探寻,是坚守初心、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的笔墨里,藏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藏着一位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责任与担当。

澄怀觅道田旭中 书 (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2025年9月6日上午,画家田旭中(右一)在画展上向参观者介绍画家王敬恒的绘画特色(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觉得田旭中老师这次不同凡响的人生艺术展,让人们认识到一位怀初心、持恒心、能用心,全面打通诗、书、画、论的全能艺术家形象。我认为,这为浮躁的文场画坛注入了一股别样清流。我似乎明白了“无论文艺也罢,人生也罢,皆如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

2025年9月6日上午,画家田旭中(左)在画展上向参观者介绍自己老师黄顺尧的绘画特色(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正经一番冥思苦悟,突想起自己离开时未给田老先生打声招呼,不觉失礼,越觉得自己不仅对艺术、对人生都缺乏“悟”,还马大哈。“活动圆满成功,真诚祝贺!”很快收到田旭中老师回信:“我没想到,这个展会获得众多朋友的肯定并引发各种思考。可见,浮躁喧嚣之下,仍有一股清流。”

2025年9月6日上午,画家田旭中(右一)在画展上向参观者介绍画家谭昌镕的绘画特色(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想:田旭中老师觅道数十载,今以展示人,观者中各有所得。真是艺术人生,人生艺术,各有所悟。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作者:苗勇(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作者提供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