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艺术品的精神属性大于金融属性?
更新时间:2025-09-12 13:09 浏览量:1
经常有人谈论艺术品的金融属性。确实,拍卖行天价成交的新闻总是格外吸睛。然而真正深入收藏世界的人明白,艺术品最珍贵的并非其金融属性,而是那份无法量化的精神滋养。
Frieze创始人如何将艺术的精神属性具象化?
在伦敦居住时,我有幸通过泰特美术馆的赞助人项目参观过很多收藏家的家。从南肯辛顿的联排别墅到需乘火车抵达的郊外庄园,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精神之旅。最令我难忘的,是2023年11月造访Frieze杂志和Frieze艺博会创始人马修.斯洛托弗的家。斯洛托弗花了十年时间打造的独立别墅位于北伦敦。除了书房有一件英国女艺术家莎拉.卢卡斯的雕塑,客厅挂着一张大画,他家的艺术品大都不是悬挂于墙上的投资凭证,而是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从进门的地砖到卧室的被子,从客厅的沙发到餐厅的椅子大都是委托艺术家专门创作的作品。他的妻子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晚餐,待我们参观到衣帽间附近时,热情地向我们敞开她的世界,里面不是填满了名牌衣物,相反包极其少,满满当当都是艺术品。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与艺术对话,享受艺术带来的纯粹愉悦。在这里,艺术的精神属性被具象化了——它不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而是生活中流淌的诗意。
80后藏家认为85美术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回到中国,同样有将艺术视为精神滋养的藏家。2014年我第一次拜访早在1992年就收藏张培力、王广义等85美术运动艺术家的重要作品的藏家。作为最早下海的企业家,他最初只是通过朋友支持年轻艺术家,全然未曾预料这些作品日后会升值数千倍。他将王广义的《马拉之死》悬挂在卧室,告诉我:“每天睁开眼就看到这幅画,几十年来它一直提醒并激励着我。”艺术带来的精神力量助力他在商海驰骋,最终成功创办上市公司。10年来我问过他好几次,但他从不出售藏品,决定将它们留给下一代。不久前,我与他的后代——一对年轻收藏家伉俪共进晚餐。已经收到父亲赠送张培力画作的他在席间表示: “85美术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所以我们家这批藏品不会出售。” 听着这位在85美术运动萌芽之际才出生的藏家说出这番话,我深受感动。艺术的精神属性与家族记忆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家族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