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百万基金助力南大艺术教育,听获奖教师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5-09-12 16:42 浏览量:1
江南时报讯(记者 邓雯婷)善行天下,书写大爱。9月10日上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行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法志清等五位教师喜获“言恭达奖教金”,南京大学兼职教授、著名文化大家言恭达亲临现场为五位获奖教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据悉,“言恭达奖教金”源于2024年8月成立的南京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由江苏言恭达文化基金会与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100万基金,专门奖励艺术学院的优秀师生。
“无垠大爱胜三阳,化雨东风播梓乡;莫叹春归花委地,慈情应共海天长。”十三年前,长期热心公益、德艺双馨的言恭达教授创作的自作诗《善行天下赞》,道出了他对慈善事业的满腔热情。
言恭达告诉江南时报记者:“坚守文化信仰、坚守审美理想、坚守人文操守是新时代每位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品格。多年来我潜心于书艺创作、学术研究与书法教育,同时也热衷于慈善文化,这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书法传承的热爱和对中华艺术的至诚。”
言恭达教授为五位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据悉,言恭达资助高校艺术教育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他就捐资100万元在东南大学设立言恭达奖学金、奖教金及文化艺术活动基金;2023年,他再次向东南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言恭达奖励基金”。
南京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下设“言恭达奖学金”和“言恭达奖教金”,专门奖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优秀师生。“言恭达奖学金”每年评选10人,每人奖励5000元;“言恭达奖教金”每年评选5人,每人奖励10000元。每年奖励总额度达10万元。
图为2024年8月12日,在南京大学举办的言恭达文化基金会捐赠助学仪式
请听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获奖教师的动情告白——
法志清老师
获奖者代表、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法志清的感言展现了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执着与热忱。他衷心感谢言恭达的无私捐赠,也感谢学院领导和老师的认可。“虽在过去也曾获得过一些奖励,但此时获得该奖,对于我有着非同以往的意义,或许这也是对我一生努力工作的认可。”法志清动情地说。
“一生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职业与美相伴,何其幸哉!”法志清表示,虽然八九岁开始学书画时立志成为画家的梦想因缘错过,但为艺术理论学者和艺术家老师们服务,“也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实现了我的职业理想”。
尚莲霞老师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党委委员尚莲霞在获奖感言中,分享了她对艺术教育本质的思考。“言恭达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尚莲霞表示,这份奖教金凝聚着言恭达对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对艺术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
“我时常思考,艺术领域的科研创作,生命力从何而来?我认为,它来自于我们是否真正俯下身来,倾听时代的声音,回应社会的真实需求;来自于我们是否始终记得,艺术最终是为了启迪人心、温润生活。”尚莲霞说:“我将继续秉持一份朴素的教育初心,和同学们一起观察、思考、创造,用艺术的语言,做好文化的传承者、美的传播者,做一个踏实而温暖的教育工作者。”
吴维忆老师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准聘副教授吴维忆说:“在即将迎来教学生涯第一个十年之际,能够获得这份荣誉的肯定和鼓励,我倍感幸运。感谢我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感谢言恭达先生的慷慨。从初登讲台到今天,有一点认识是日益鲜明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应坦然接受并积极适应一个身份的转换,即越来越少地扮演一个引导者、教授者,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聆听者、同行者甚至守望者。无论闻道先后、术业专攻,愿我们始终保持好奇心、保持感受力。”
袁梦倩老师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梦倩表达了获得奖教金的感激之情。“我首先由衷感谢言恭达先生的慷慨助力,感谢您对文化艺术事业的竭诚奉献、对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感谢您对南大艺术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袁梦倩说。
她同时感谢了艺术学院老师们的热心鼓励、信任和支持。袁梦倩承诺将继续坚守教育与学术理想的初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做他们生命中理想的燃灯者;保持对学术的好奇心与敬畏心,努力做严正而有温度的研究。”
刘德龙老师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德龙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艺术教育的价值。“获此殊荣,我满怀感恩。”对刘德龙而言,“艺术创作、研究与教学是纯粹的快乐源泉:创作中自由抒写心灵,研究里汲取历史智慧,教学时见证思维觉醒——艺术以多元姿态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
刘德龙强调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关乎心灵的事业”。“它超越技法传授,致力于开启心智,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在喧嚣时代,它如明灯照亮心灵,培育同理心与批判思维。”刘德龙表示,未来将继续与同学们携手深耕艺术沃土,让艺术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心灵中绽放光华。
据悉,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言恭达奖学金”的评选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评选结果将于近日正式公布,届时将有10名优秀学生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