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金丝织就东方美学,当代花丝镶嵌何以成为燕京八绝之首配享太庙? - 凤凰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12 17:10  浏览量:1

花丝镶嵌首饰

当一件花丝镶嵌首饰被佩戴,它不仅是美的点缀,更是千年工艺与个人情感的共鸣。这些以金丝编织、宝石镶嵌的精致物件,承载着从宫廷到民间的技艺传承,将“燕京八绝”之首的匠心浓缩于方寸之间。

从个人配饰到国家礼器,从传统工艺到当代设计,中国传统文化正以创新姿态重现活力。展览汇聚104位青年设计师的216件作品,展现的不仅是花丝镶嵌的技艺传承,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正如太庙编钟既能演奏古典乐律,也可配合西方管弦乐,这些首饰作品也融合了传统纹样与现代美学、手工技艺与数字科技,让古老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这种“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精神,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力量源泉——它让佩戴首饰的日常选择成为文化自信的表达,让太庙这一象征中华礼制文明的历史建筑,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走向当代、走向世界的创新舞台。

2025年9月8日,“悦饰千秋天地间——花丝镶嵌首饰设计展”在北京太庙艺术馆隆重开幕。104位青年设计师、216件(组)花丝镶嵌作品相聚于太庙艺术馆,共同开启一场关于非遗传统工艺与当代首饰艺术的视觉盛宴与文化之旅。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作为中华传统工艺的瑰宝,花丝镶嵌技艺历史悠久、精美绝伦,不仅承载着吉祥的寓意与传统美德,更体现出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与匠心。

此次展览的舞台——太庙享殿,本身就是一座艺术的丰碑:68根高达13米的金丝楠木柱撑起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楠木宫殿,地面铺就“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皇家金砖。在这里,曾举行国家祭祖大典,回荡过象征中华56个民族和谐共鸣的108件编钟“中华和钟”之音。当现代首饰遇见六百年皇家庙堂,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非遗技艺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生活的生动实践。

展览现场

开幕式由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展览联合策展人岳洁琼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副 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 展览联合策展人岳洁琼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潘承辉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国最高美术学府,始终以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为己任。力求通过课程建设、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致力于打造传统工艺研究高地、创新设计引擎和人才培育摇篮,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中央美术学院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推进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与艺术活化,拓展国际交流合作,让中国工艺走向世界,让花丝镶嵌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成为全民美育的生动教材,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海华致辞

主办方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海华致辞时表示,太庙是“国之宗庙”,不仅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更承载着“敬天法祖、传承永续”的深厚文化精神。今天,我们将“燕京八绝”之首的花丝镶嵌艺术请进太庙,不仅让这项“皇家绝技”回归它原有的历史语境,更让古老工艺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共同守护这份“指尖上的遗产”,让花丝镶嵌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技艺与生活的文化纽带。相信这些凝聚劳动与工匠精神的花丝镶嵌艺术,必将在守正创新中续写辉煌!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毕立君致辞

协办单位代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毕立君在致辞中谈到,以往珠宝行业举办过很多展览,但专门针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线上线下结合展览并不多见。我们非常欣慰的看到,在本次展览中的诸位新生代艺术家,将花丝工艺与现代美学结合,赋予了这项古老技艺新的生命力。协会为首饰作品设计师们等搭建多个平台,推动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扶持并帮助青年非遗传承人的成长,促进设计师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我们将继续推动花丝镶嵌技艺的赓续与发展,促进跨界合作,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冬宁致辞

学术支持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冬宁谈到,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血脉。此刻,我们不仅开启了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的交流之旅,更是在传统工艺振兴战略背景下,携手共筑非遗传承创新之路。本次活动是文旅、教育、工会、工美等各系统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聚焦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以非遗系统性保护理念,展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作品。花丝镶嵌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传承基础、生产归属和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已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它的美学表达能为更多非遗项目提供借鉴。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技艺之美,更是讲好文化故事的平台。期待非遗从遗产变为资产,从“活起来”走向“火起来”,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命力。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在太庙这一重要文化空间举办活动,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定空间、特定时间、特定内容”的展览理念。

联合策展人、参展艺术家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专业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凡

联合策展人、参展艺术家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专业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凡满怀感恩之情,激动地表示能在太庙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家殿堂中为设计师和工匠举办展览,感到万分荣幸。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些工匠登上殿堂,让人民群众都能通过此次展览,在感受非遗传统工艺与当代首饰艺术的魅力之同时,能心怀美好的去感恩时代。此次参展的设计师从第一代国家级花丝镶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到大学教授、到青年职业设计师,再到在读大学生,年龄跨度60多年,体现了我们国家花丝镶嵌发展的新面貌,此次展览以80、90、00后设计师为主,汇集祖国从西部到东部、大江南北的首饰艺术新作,展现了不同地域发展下花丝镶嵌在新时代的繁荣,呈现了非遗发展匠士合一的典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花丝镶嵌传承人,83岁的白静宜亲临展览现场,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作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设计师个性化创作,以首饰为媒介传递审美情感与艺术观念;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赋予经典元素以当代美学表达;三是技术革新类探索,融合新材料与数字工艺,拓展花丝镶嵌的艺术边界。本次展览既是对传统技艺的崇高致敬,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创造性实验。

《回不去了》,作者:金峰正

《江南相思 引》,作者:李桑

《空枕》,作者:陈书易

《麦芒冠》,作者:陈筠筠

《日月铭-1》,作者:岳洁琼

《丝路飞天》项链,作者:张凡

《二人同心 齐力断金-1》,作者:张凡

《丝路星语 1》,作者:刘雪茜

《丝路星语 2》,作者:刘雪茜

《温床》,作者:王李乐

《像个瓶子》,作者:赵晔童

《永恒的荣光》,作者:孙颖志

《Innate》,作者:邢一琳

“悦饰千秋天地间”花丝镶嵌首饰设计展览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推广普及项目,旨在服务北京作为国际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职能,致敬传统、活化经典,推动优秀青年设计力量成长。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些创新首饰艺术作品,既有对古老技艺的传承,更融入了当代创新思考,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归匙》吊坠,作者:孙婧瑶

《两个家》胸针,作者:金峰正

《丝绪》胸针,作者:罗晶晶

《无题》胸针,作者:胡毓芳

《虚影》胸针,作者:宁晓莉

《蚕语》,作者:张思秋

《苍耳所勾》,作者:凌波儿

《花园系列》,作者:李沐阳

《秘密花园》,作者:陈曦

《生如夏花》,作者:张慧敏

粟粒工艺,作者:任开

据悉,展览将在北京太庙艺术馆持续到9月19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