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更新时间:2025-09-13 10:18 浏览量:1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文物艺术品市场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一直备受关注。2025 年,北京市商务局联合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海关发布的《北京市着力打造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展示中心的若干措施》,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全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激起层层涟漪,带来诸多变革与机遇。
一、打通全链条,激活市场活力
以往,文物艺术品从海外引入国内市场时,面临流程冗长、环节割裂的痛点。以进出口通关为例,海关、文旅、文物等多部门监管体系独立运作,一件文物艺术品的进境需在各部门间重复提交材料、经历多轮审核,不仅时间成本高昂,更因多头管理导致的衔接障碍,常出现交易延期、商机流失的情况。而新政在此领域实现关键突破,通过优化联合监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物临时进境及复出境手续的"一次性办理"模式扩面增效。例如,此前需数月完成的审批流程,现已大幅压缩至数周,显著提升了文物艺术品的市场流通效率,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保税服务体系的升级为艺术市场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过去,文物艺术品在保税仓储与展示环节面临多重限制与高成本压力。如今,经政策优化,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北京管理处授权临时进境文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多次延期办理,并支持保税展示功能拓展。
二、优化政策扶持,厚植发展土壤
在人才服务方面,北京向来是艺术家汇聚之地,新政进一步推动潜力艺术家优秀原创作品在京集聚。支持宋庄 “艺术家工坊” 等项目建设,对原创作品征集、认定并奖励,让怀揣艺术梦想的创作者更有动力扎根北京。同时,支持民营文物经营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文物博物系列职称评定,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为文物艺术品行业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税收政策的利好也显而易见。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博物馆申请纳入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使其进口藏品免征相关税费,这不仅丰富了博物馆馆藏,也降低了文物艺术品进口成本,让更多珍贵文物有机会回流国内。还利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联系机制,动态争取重要文物艺术品关税减免,在重要开放平台上争取贸易交易税收优惠,为文物艺术品交易创造了更宽松的经济环境。
财政政策同样给力,支持文物艺术品企业申请本市文化金融融合发展资金,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投贷奖、房租通政策支持。相关区对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市场效益突出的项目给予奖励,激发了企业和项目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文物艺术品产业做大做强。
三、融合文商旅,打造城市名片
北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商业资源,新政巧妙地将文物艺术品与 “文商旅” 融合,打造特色艺术展示空间。在商业空间、城市公园、公共交通枢纽等植入艺术品,把城市变成一个大型艺术展厅。这种艺术与生活场景的融合,培养了公众艺术审美和艺术品消费习惯,升级了城市文化艺术氛围,让文物艺术品不再 “高冷”,走进了大众生活,实现文化价值普及与城市活力提升的双向赋能。
特色艺术消费空间的塑造也独具匠心。鼓励打造策展型商业空间,构筑沉浸式社交消费场景,不仅保留了艺术特色,还融入了更多商业元素和旅游服务,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
新政对全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各地可借鉴北京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制定政策,推动区域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在政策东风下,文物艺术品市场有望迎来更繁荣的明天,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让文物艺术品的魅力在市场流通中充分绽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声明:本文章所使用图片、诗歌等作品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