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为产业之后
更新时间:2025-09-14 14:29 浏览量:1
文化成为产业之后,搞了市场化运作,要实现流量汇聚和变现。一旦这样的状况形成了,那么文化就会出现跑偏的倾向,甚至文化变了味道。
在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历来是作为产业而存在的,通过市场进行运作,主要是由私人团体和商业文化集团经营和管理,政府对文化的发展从不进行过多干预,而是将之抛给市场。虽然政府和教育部等多个部门都制定过与文化发展有关的政策,但总体来说,政府是把文化事务当做商业活动看待的,无论拍摄电影、制作音乐、出版报刊图书,还是生产飞机、汽车、牙刷、肥皂之类的活动,主要是归商业部管理。相比之下,那些感到遭受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侵略的国家可能过分把文化当回事了,即便有文化侵略,也不可能完全同化本土文化。因为本土文化仍然倔强地生存和发展,有其生存的土壤,还会受到权力系统的管理,并不会完全被资本主义文化同化。资本主义国家将貌似高雅神圣的文化事物抛给看似低俗不堪的商品市场,这种做法的狡猾和聪明之处在于:承认物质与文化是一体的,文化与物质无法截然分离。在一定程度上说,文化就是物质,可以像商品一样推广。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饮食文化,不管是电影文化还是网络文化,都可以通过国际间的自由贸易自由传播。欧洲各国曾经强烈抵制美国电影,就是用强制的贸易配额来限制好莱坞电影的进口,甚至通过各种手段联合起来进行抵制,但是美国电影仍然控制欧洲电影市场达四分之三世纪之久。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状况也许仍将继续下去。
国人的西装穿起来了,尤其在正式的场合,很多男人都穿西装,女人穿的衣服也不是古代女人穿的衣服,已经完全西化。人们吃饭也是如此。肯德基、麦当劳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青年人和小孩子喜欢吃。人们在家里点餐,点的大多都是快餐,而快餐文化早就在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这种文化产业迅速扩张,背后推动的力量是资本,已经形成了平台化、垄断化、方便化的特征。资本买通权力系统,让权力系统大开绿灯,甚至要权力系统的官员为其站台、做广告、摇旗呐喊、直播带货。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整体财富才会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才会提升。倘若文化还是保持原来无功利的样子,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来传播,那么文化虽然是本土的,也具有民族特色,但并不能变现,不能创造很大的社会价值,当然也就被主流意识形态排斥了。就像躲在深山中的苗族文化一样,始终不能和社会接轨,而且村寨都是封闭的,记者都进不去,那么这样的文化就不具备很大的社会价值,当然不会获得资本的青睐。权力系统也会认为这样的文化不存在,从来不会宣扬这样的文化。以前我们古代的很多文化传统被宣扬出来,主要还是能够创造很大的社会价值,而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的文化就不能再宣传了,甚至丑陋的文化也不能宣传。以前的青楼文化现在不能宣传,虽然有特殊职业妇女存在,但青楼文化只存在书里,存在媒体上,不存在于现实中,或者说主流意识形态不宣扬,而现实中却有。古代男人留长辫子和女人裹小脚的文化也不能宣传,因为那是丑陋的文化。
古人迷信的文化有可能要宣传,不管是一家一户的神灵崇拜,还是对皇帝的崇拜,宗教崇拜,亦或是制度的崇拜都有可能宣扬出来。一些地方的寺庙收入颇丰,居然占到地方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此外饮食文化也被不停地炒作,很多吃播出现了,要带领人们去吃遍天下的美食,等于给人们推荐了很多美食,还会直播带货,卖给人们很多所谓美食的快餐。这种文化看似是本土的,其实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快餐里添加了不为人知的添加剂,而配送方式已经完全转变为现代化的,有的甚至要坐飞机托运。人们挣钱多一点了,资本就要蛊惑人心,要人们去消费,尤其是吃喝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美食,让人们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点餐。如此一来,很多快餐就出现了,快餐文化也就出现了。很多人已经看不了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只能看短篇小说,看小段子,看网络短视频,看网络上一些推送的信息。他们已经完全被网络信息洗脑,不能再做自己的判断,甚至会人云亦云,陷入了偏执之中,还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网络上推荐的文化大多是快餐文化,适应了城市化的需要,也适应了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快的需要,能够迅速汇聚流量,实现流量变现。长此以往,这样的文化就成了主导人们头脑的文化,而且被认为是有社会价值的文化,甚至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一部网络小说可能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改编成网络短剧,发展周边产品,还要出征海外,赚钱是很多的,但这样的小说并不是优秀的作品,很可能产生误导人的因素。
电影也是如此,好莱坞电影入侵内地以后,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发展的理念是把电影当做产业和大众娱乐消费的商品,这种做法必然有悖于电影艺术创造规律,而且不利于发挥电影艺术家的独创精神。可是内地的电影早已经推向市场,也早已经发展成一种产业。电影艺术和其他艺术不一样,其他艺术都是先成为艺术,后成为产业,而电影艺术是先成为产业,后成为艺术。有的电影耗资巨大,投资就在十亿左右,请著名的导演和流量明星,但票房惨淡,直接赔本,被称为赔不起的艺术。没有资本的运作和盈利,就不会有电影艺术。好莱坞电影成了巨无霸电影,有着一定的垄断地位。不仅在内地好莱坞电影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且在其他国家好莱坞电影也仍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尤其是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常放映好莱坞电影,也像内地的院线放映一样,只是为了谋求高利润,却惯坏了人们的胃口。很多人以为票房高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其实只是商业运作成功的电影,却不是电影艺术展现最好的电影,或者说不是好电影。倘若人们整天看漫威英雄和打打杀杀的电影,却欣赏不了艺术片,欣赏不了《隐入尘烟》和《北方一片苍茫》、《戏台》等艺术电影,那么就证明观众的胃口被惯坏了,被文化殖民了。
文化成为产业之后,就会成为资本赚钱的工具,也会成为迅速汇聚流量并实现流量变现的产品。倘若电影不分商业片和艺术片,都在资本搭建的院线平台放映,就很可能会出现商业片赚钱很多,而艺术片票房惨淡的情况,也很可能被西方的电影文化殖民。其他的文化也是如此,不管是节日文化还是娱乐文化,不管是喝酒的文化还是唱歌以及绘画的文化,都应该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兼收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但并不能被外来文化同化,也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以免失掉自身文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