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吴网生|醉草走龙蛇 泼墨调阴阳——试论王晓平醉草书法艺术

更新时间:2025-03-14 10:11  浏览量:9

醉草走龙蛇 泼墨调阴阳

——试论王晓平醉草书法艺术

□ 吴网生

王晓平先生喜大篆善狂草,2012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王晓平书法作品展”以及出版的作品集《醉墨飞花》,是他书法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其后,王晓平先生继续在书法领域里辛勤耕耘,尤其是在醉墨狂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醉草书法特色。

书法史上,人们把唐代书法家张旭、怀素醉后狂草称为“醉草”,认为在醉酒状态下的狂草创作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美感。张旭、怀素也被并称为“颠张醉素”。王晓平在自己的书法实践中,对醉草书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识。他提出醉草有“心醉形不醉,形醉心不醉”两种状态。一种是真醉忘形,醉醒中凭感性用甩、抖、砸的笔毫向纸面喷唾,创作出意外之喜,即如怀素所说“醉里得真如”那种境界;另一种是清醒时仿照醉后意象,理性运用书法技法运笔挥洒,采用纵横穿插、挪移错位、割裂拉伸、浓淡虚实等手段,在纸面上挥洒出意料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形态意境。

王晓平近期作品,可谓是对醉草书法最好的诠释。在这些作品中,或流畅或迟涩的线条,随着作者的心绪变化,如大海之波涛,一波继一波生生不息;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枯笔飞白,阴阳虚实,极尽变化之能事;笔画八面出锋,或沉稳或弹跳,俯仰向背随心而出;结体奇思出人意料,挪移错位割裂拉伸使人应接不暇;章法上纵横穿插,大小欹侧,变幻无穷,给人以震撼,带来美的享受。

王晓平的醉草书法艺术特色,我认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王晓平的醉草书法,已突破了传统书法的某些范畴,是对当代书法的一种探索。传统书法要求点画精致可细细把玩,当代书法更看重视觉的冲击力。王晓平醉草有意识地在视觉冲击力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认为应以更强的视觉艺术性给人以快乐和心灵的享受。他的醉草作品还突破了传统书法的一些经典笔法,试用砸、甩、抖、洒等有别于传统的技法来表现书写内容,以期突出自己对书写内容的理解,寄托自己的情感。独字作品“虎”“龙”“梅”等,就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可贵的探索。

第二,王晓平醉草是根植在传统书法土壤之中的。王晓平早年学书法,受到林散之、尉天池、言恭达等大师名家的熏陶,从篆隶入手到写狂草,数十年来的书法实践,使他对传统书法的技法运用驾轻就熟。在其醉草作品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张旭、怀素草书线条的影子,以及王铎连绵书写和涨墨法的借鉴运用。他一直把自己的醉草限定在书法范畴内,强调要在对经典草书的继承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再创造。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张扬个性的作品,仍有对传统书法共性美感的追求。这与当代一些摒弃传统技法、着眼构成设计、追求强装饰性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分野。

第三,王晓平的醉草书法作品更加突出表现阴阳变化对比。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影响事物发展的趋向,决定事物的性质,反映其变化规律。黑白、虚实、动静、正奇、疏密、擒纵、开合、浓淡都是阴阳变化在书法作品中的表现。王晓平以阴阳美学作为其醉草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他认为,阴阳是书法艺术的核心,书法艺术贵在表现阴阳。他的醉草书法创作,很好地表现了他的这种艺术情趣,真实地展现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王晓平的醉草书法艺术不乏对传统狂草书法的诸多探索。他说,探索新路子,开辟新疆域,是他以后研习书法的坐标。

王晓平,中书协会员,一级美术师。

曾任泰兴市文化局副局长、文化馆馆长、书画院院长、美术馆馆长。

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四届新人展、首届大字书法展、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上海朵云轩、上海浦东图书馆以及张家港、扬州市举办个人书法展、大字展。作品入选江苏书法精品晋京展,江苏上海、江苏新加坡书法作品交流展。三次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