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缂丝艺术大师吴文康:以缂丝为媒,编织中外文化交流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09-15 08:55 浏览量:1
一缕丝,一寸金,一梭一杼见匠心。
缂丝,被誉为“织中之圣”,亦是中国传统丝织技艺的巅峰代表;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它更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今,我们荣幸向大家介绍一位将缂丝艺术推向国际舞台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苏州市华侨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缂丝艺术大师吴文康先生。
吴文康先生不仅是:
中国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家”
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获得者
摩洛哥中国文化使者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更连续入选“2023、2024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TOP 100”
他四十余年如一日,以经纬为笔、以丝线为墨,书写着一部缂丝艺术的现代史诗。
缂丝,又称“刻丝”,是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独特织法,以梭代笔、以线作色,织出正反如一、细腻如画的丝织艺术品。
其工艺繁复、耗工极巨,自古便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它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尤其明清时期成为皇家御用织物,龙袍、书画屏风等重要礼制与艺术载体多见其身影。
它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融合绘画、书法与织造的综合艺术。
吴文康先生自二十多岁起便投身缂丝事业,在继承宋元以来缂丝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推动技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
他突破传统宽幅限制,创作出宽达18米的巨幅缂丝作品,将这一原本属于“一人一机”的古老工艺,推进至团队协作、大幅创作的新阶段。
他的作品不仅是技艺的极致展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与当代转译。
每一幅缂丝,都是一段穿梭千年的文化叙事。
近年来,缂丝作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中屡创高价:
2004年,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以3575万元人民币成交;
2021年,该作品再度亮相,以2.415亿元天价落槌,震撼艺术界。
而吴文康等当代缂丝艺术家的作品,也正逐渐被国际策展人、博物馆与收藏家青睐,成为代表东方美学高度的重要收藏品类。
2025年,吴文康创立的“吴缂文化”携缂丝作品亮相全球顶级设计盛会——巴黎MAISON&OBJET展,引起广泛关注。中国驻法大使夫人亲临展位赞赏,法国艺术工会主席也与团队深入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珍藏的三幅缂丝佛像,正与吴文康所传承的缂丝技艺属同一脉络。
数百年后,缂丝再次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续写东方美学与世界对话的新篇章。
吴文康说:“缂丝不应只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它更应是一种活着的、呼吸的艺术”。他以梭为剑、以丝为言,让缂丝从苏州走向世界,也让世界通过缂丝,看见中国。
我们期待,在这位华侨文化使者的推动下,缂丝这项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将在全球收藏与文化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