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张训泉——新时代艺术名家【翰墨精品赏析】

更新时间:2025-09-15 13:08  浏览量:2

张训泉,男,汉族,笔名鸿瑞斋,1969年1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西大郭村。

自幼酷爱书法,因家境所限无缘拜师,遂勤勉自学,数十年如一日,反复钻研砥砺,终得天道酬勤。其艺术理念鲜明,认为艺术应源于个人创造而非刻意模仿,需通过深度开悟升华,方能意境深远。

其作品植根传统而独具风骨,精通篆、隶、行、草等多种书体,功底全面且技法纯熟,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2022年被授予“人民书画家”荣誉称号。

君子风骨融墨韵,笔底山河见性灵

—— 品张训泉先生书法作品

与张训泉先生闲谈,总觉如沐春风 —— 他眼角眉梢的笑意里藏着豁达,待人接物的分寸间透着真诚,那份不疾不徐的温润,恰是古人笔下 "君子如玉" 的鲜活注脚。而当目光落在他的书法作品上,更会恍然明白:先生的性情早已化作墨痕,渗进纸纤维的每一寸肌理,让笔墨有了筋骨,有了魂魄,更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先生的字,最见性情。他生性乐观豁达,笔下便少了局促拘谨,多了开阔气象;为人宽厚实在,墨痕里便没有矫揉造作,只余质朴本真。观其行草,笔锋起落如行云流水,横撇竖捺间尽是畅快淋漓 ——"奔雷坠石" 的笔力里藏着他对生活的热忱,"鸿飞兽骇" 的灵动中透着他对艺术的赤诚。哪怕是法度森严的楷书,他也能写出几分鲜活气:横画如舟,稳而不滞;竖画如松,直而不僵,连笔画间的留白,都像是刻意留与观者的呼吸空间,妥帖得恰到好处。这份精湛,从不是闭门造车的苦练所能得 —— 是他把半生对人生的领悟、对艺术的执着,一点点磨进墨里,揉进笔锋,才让每一个字都有了 "如痴如醉" 的感染力。

在当代书坛,先生最难得的,是始终把 "神采" 与 "性灵" 放在创作的首位。他不追随时下的猎奇之风,也不沉溺于复古的刻板模仿,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坐标。他的用笔是灵活的: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一笔之内能藏刚柔转换;格调是清雅的:不尚浓艳,不逐狂怪,却在 "端庄中见飘逸,古朴里藏华美" 的平衡里,写出了书法特有的韵律感 —— 看他的书法,墨色浓淡随文句起伏,笔画疏密伴情感流转,仿佛能看见苏轼泛舟赤壁时的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也能触摸到先生落笔时的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这种将个人心性与古典文脉相融的创作,让他的书法跳出了 "技艺展示" 的局限,成了 "独树一帜" 的精神载体。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先生的书法更像一汪清泉。当人们被屏幕上的碎片化信息裹挟,被功利化的浮躁心态困扰时,站在他的作品前,指尖拂过纸页上微微凸起的墨痕,会忽然静下来 —— 那些横平竖直里藏着传统文化的深邃,那些墨色浓淡中透着艺术的力量,提醒着我们:汉字不只是交流的符号,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书法也不只是纸上的艺术,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先生以笔墨为桥,一头连着传统的根脉,一头通向当代的审美,为当代书法如何 "守正创新",提供了最生动的范本。

说到底,先生的书法,是 "文" 与 "墨" 的完美契合。他笔下的每一个字,既是汉字结构美的呈现,也是他人生感悟的凝练;每一幅作品,既是传统技法的传承,也是时代精神的表达。这墨痕里的山河,这笔底的性灵,早已超越了纸墨本身,成为一位老艺术家对文化的坚守,对生活的礼赞 —— 而这份坚守与礼赞,恰恰是当代艺术最珍贵的底色。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