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然:为推动中国艺术事业作出杰出贡献,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书画鉴定师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良芷弟子汤发周发布
更新时间:2025-03-14 10:49 浏览量:10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白石山堂是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
王森然先生在画室作画(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王森然(1895年8月—1984年4月),原名王樾,字森然,号杏岩,曾用哑公、子燕、杏楠、黑衣、菊子、涤楼、养吾等70个笔名。河北定县人。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美术教育、美学、美术史论、中国画。作品有《松鹤朝阳》《群鹰图》《长寿图》等。出版有《文学新论》《近代二十家评论》等。标点注释有《山水论·山水诀》《画学浅说》《梦幻居画学简明》。撰写有《回忆齐白石先生》等。病逝后将十万元捐献给教育事业,后设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王森然奖学金”。
20世纪,在中国书画界涌现出众位坚持传统模式的革新大师,他们开宗立派,为丰富和发展传统书画艺术享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个中影响最大的首推齐白石,这位平民出身的朴实艺术大师的作品里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有巨大的创造性,艺术上实实在在地达到了个人品质、文化学养、才情、生活经验和诗书画印表现性的高度结合,以自己的审美方式、技法、表现方式感应了时代的变迁,不同程度超越和突破了旧文人的古典范围而向现代过渡,构成了丰富多姿的存乎着鲜明的民族气派和民族特点的格局充分说明他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愧为具有爱国热情的大画家,并时时体现出伟大人格的统一。可以说,齐白石的书画艺术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找到了东西方文化互异互融并保持距离的关系点,他的作品自然地走向了现代,还必将走向21世纪。齐白石作为一颗耀眼的艺术巨星,为推动中国现代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952年齐白石、王森然、徐悲鸿及家人(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一、齐白石生平游历略述
齐白石(1863-1957年),湖南湘潭人,原名齐纯芝(小名阿芝),字清,其师为其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此外还有许多别号,如木居士、木人、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齐大、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萍翁、寄幻仙奴、借山馆主者、借山翁、三百石印富翁…等等,这些别号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他的历程、职业、爱好、志趣、情感等。
清同治二年癸亥11月22日(公元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的一个普通农家。7岁上私,因家贫,读书不到两年便辍学,做一些诸如放牛、割草、砍柴、种菜的农事,其间有空便读书、练画、习字。白石年幼体虚,14岁了还干不动重农活,只好跟叔父(齐满)学木工,专事雕花,很快学成为一名细木匠,当时乡里人称他为“芝木匠”。此间大抵以临摹字帖为主,渐渐对书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感知。大约1891年左右,齐白石拜湘潭名士胡沁园、陈少蕃为师,专心临习书画。书法方面,主要攻何绍基行书一路,打下良好的行书底基。后又师从王闿运学古诗,遂以诗书画印为主要业务。1902年始,齐白石39岁,开始多次远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北京、上海、南昌、桂林、广州等地,画写生,兼做家庭画师。历时七年的五出五归,走遍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名山大川,开阔了艺术视野,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及写生草稿,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此后十年齐白石寓居家中,潜心研究书画印,特别把游华山、泰山、庐山、三峡、洞庭等地写下的画稿作一番清理、消化、取舍,最终创作出了一批注重写生的优秀作品,如《借山图》52幅和《石门二十四景》。
书法方面,遂以碑学一路多为用心,对金农、郑板桥、赵之谦等碑派名师心仪爱戴,同时广泛临习《爨龙颜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等,为日后书风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早年深人古碑奇帖,为晚年的风格升华形成雄伟苍劲、恣肆烂漫的“白石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起到巨大作用。
从“五次远游”到“家居十年”的修炼,齐白石的技艺、审美日臻成熟,而1917年开始定居北京则是齐白石人生的重大转折。“每个人的人生重大选择都是从自身向优势优选的”。齐白石选择北京为艺术发展的空间,大抵理由有三:一、根据自身的才量;二、客观环境,当时齐的家乡时有乡乱、土匪,不利于他安心书画,注定需要换环境。可以料想,齐出游时已看好北京;三、北京的文化氛围,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北京作为辽金以来的故都又加之明清几代王朝的文化积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齐白石 40岁以后结识了樊增祥、曾熙、谭延闿、王梦白、姚茫父、陈半丁等社会文化名流,1917年一到北京就结识了我国近现代画家陈师曾,陈对齐白石影响最大。陈师曾有诗曰:“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十分中肯地称赞了白石的画和印,以后不断地激励白石:“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外来文化和生活环境的震荡,外加陈师曾的启迪,“天时、地利、人和”诸事齐备,于是白石思想和艺风开始寻求突变。他抛舍八大山人的冷逸面貌,在石涛、徐渭、赵之谦、吴昌硕的基础上(以上画家皆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篆刻家),广泛吸收生活与民间艺术的营养,特别是依傍吴昌硕雄迈豪放一路,决定再创新格,这就是齐白石引人振奋的“衰年变法”--所谓变法就是要超越前人窠臼,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又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此可从他的一件行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上找到注脚,“我出意造本无法,此诗有味君勿传”,此作强调书法的“法”与“意”的关系,这里的意有意识、意趣、意味、意境等意,反映出齐白石对书法审美的深刻感悟。
谈到齐白石的变法,可从其篆刻艺术的心路历程窥见一斑。齐白石说:“我的刻印最早走的是丁龙泓、黄小松一路,继得《二金蝶堂印谱》乃专攻赵沩叔的笔意。后见《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又见《三公山碑》,篆法也为之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尤见齐白石一生锐意变革,从未止息,并最终得“道”得“法”,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风格,而成为“人民热爱的艺术家”。1953年,齐白石93寿辰庆祝会上,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奖状。相继他又获“世界和平奖”,实当之无愧。历史证明,齐白石是位“有能有识者,敢删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举世注目,他的书画印诗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开宗立派自成新法,给书画艺术史留下了享用不尽的艺术财富。(未完待续·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齐白石书画院)收藏书画,就找“白石传人”的齐白石书画院,版权所有,现场创作,齐白石画派,百年传承,一脉相传,只做真迹书画,集聚众家之长,现场创作,可根据藏家要求定制字画,可合影!常年售收高端书画,寻找合作高端书画经纪人、合伙人、大区负责人,主要运作齐白石生前的同款画画毛笔、齐白石画虾专用宣纸、齐白石墨块、齐白石自制颜料配方、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秘法、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藏父亲齐白石书画遗作真迹展及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自藏书画名家专场拍卖、齐白石传人、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致敬齐白石诞辰160周年重现齐白石笔下的微观世界书画展等项目,还有运作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徐悲鸿、齐良芷、齐媛媛、齐良琨(齐子如)、齐良迟、齐良已、齐良末、齐秉正、齐秉颐(齐九十)、齐自来、齐秉慧、齐晓溪、齐展仪(齐秉声)、齐秉淑(齐二澄)、齐寿余、齐育文、齐丽霞、齐由来、齐佛来、齐慧娟、齐硕、齐景山、齐水莲、齐燕君、齐社君、齐驸、齐艳芳、齐艳喜、齐晓清、齐晓红、齐江山、齐昆山、齐君山、齐世源、李可染、李苦禅、娄师白、郭秀仪、王森然、王雪涛、卢光照、王漱石、王天池、王文农,杨秀珍、傅石霜、王铸九、崔广五、汤发周等齐白石传人价值百千万以上的书画、印章真迹作品,亦可接受NFT、数字藏品、元宇宙、、跨界品牌联合,文化赋能资源整合等操作,欢迎有实力的网络公司竞标。(图文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本文图片素材选自:齐良芷眼中的齐白石、齐白石书画院、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乙巳年 【蛇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