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展览亮相

更新时间:2025-09-15 14:49  浏览量:2

能源与文明展览主海报(竖版)

2025年9月1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的大型科普展览“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聚焦能源技术的迭代与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历史、科学和艺术三个维度的知识图谱构建,与艺术表达相结合全面展示核聚变科学原理。以历史维度回顾了钻木取火到核聚变的能源技术演变,展示了中国核聚变研究的艰难历程;从科学维度全景式解读了可控核聚变的原理,并通过EAST、托卡马克等珍贵科学文物展示科学探索的历程;在艺术维度上则通过巨型装置作品如《闪电》《海》《造太阳》等,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视觉奇观,激发观众的感官体验与思考。

展览创新性的展示方式不仅实现了科学表达与艺术认知的双向激发,还让观众通过沉浸式的体验,直观感受到能源的无限潜力,激发人们对未来能源时代的想象与思考。

跨界激发:科学与艺术的双向互动

展览将通过多个装置作品巧妙融合科学表达与艺术认知,激发观众对核聚变技术的深度思考与感官体验。装置《闪电》延续了特斯拉线圈的设计理念,既是19世纪末尼古拉·特斯拉伟大发明的再现,也连接了历史、现在与未来。这件作品不仅呈现核聚变所需的超高温环境,还通过剧烈的声响与光影碰撞,隐喻自然界的深层动力,并在视觉和哲学层面与核聚变这一人类终极能源梦想展开对话。

装置《闪电》图片

装置《海》通过50吨人造海水,生动展示海水转化为能源的未来图景,突显了可控核聚变的巨大潜力,表现了其作为理想终极能源的价值。

装置《海》图片

《造太阳》通过光纤设备将户外阳光引入美术馆,再通过聚光投射,创造出直径5米的“人造太阳”,不仅还原了阳光的能量形态,还与展馆中的50吨海水场景相呼应,帮助观众直观理解核聚变能源的巨大潜力。通过这些作品,展览打破了传统科普展览形式,创造了一个互动性的艺术与科学体验空间。

装置《造太阳》效果图

展览精心挑选了一系列核聚变科学装置,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精密与深奥,构成了“文明演进的物证链”。

展览设置了多项互动体验装置,如 聚变水滴·解码文明(海水卡)这是一次参与式科普:每位参与者都是文明能量的传递者,孩子们通过提取海水→激活文献内容→拼合能源文明密码墙的过程,亲身体验“从一滴海水到无限能源”的科技奇迹。同时,展览现场还将推出一系列与核聚变及能源相关的衍生品,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产品延续展览体验,深入思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此次展览列入2025年全国科普月、202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以及2025年第三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周系列活动。未来将至合肥、重庆、深圳、上海等城市展开巡展。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