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观《花为媒》有感
更新时间:2025-09-15 08:00 浏览量:1
▌马海龙江
前些日子,中国评剧院在老舍剧场演出《花为媒》,经典作品精彩演绎,曲终久久不散,值得称道,遂作小文。
《花为媒》源自《聊斋》之《王桂庵》续篇《寄生附》,经成兆才、陈怀平、吕子英、吴祖光等诸贤之手,数度改编,终成传世佳作。编剧匠心独运,叙事精妙,以张五可与王俊卿之波折姻缘为明线,以李月娥与王俊卿之青梅竹马为暗线,又有阮妈、贾俊英等人物穿梭迂回,多线并行,错综复杂却条理清晰。李父棒打鸳鸯,阮妈说媒牵线,王俊卿拒婚,贾俊英代相,花园定情,洞房闹喜……情节跌宕起伏,冲突接连不断,紧紧揪住观众之心,令人欲罢不能。剧情既保留传统戏曲之精髓,又融入新时代之思想,展现封建礼教下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乃戏曲改编之典范。
剧中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张五可大胆泼辣,敢爱敢恨。面对王俊卿之退婚,她毫不气馁,以花为喻,借花骂俏,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在花园中与贾俊英相见,她又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慕之情,主动送出定情信物,尽显率真可爱。李月娥,温柔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虽遭父亲反对,与王俊卿之婚事受阻,但她始终坚守内心的情感,默默承受着相思之苦,让人不禁心生怜惜。阮妈巧舌如簧,热心肠的媒婆形象深入人心。她为促成两家婚事,不辞辛劳,东奔西走,其幽默风趣的言行,为剧情增添了欢乐的氛围。王俊卿虽有些懦弱,但对爱情的执着令人动容,他因思念李月娥一病不起,尽显深情。贾俊英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代表哥相亲,与张五可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展现出君子之风。这些人物,或正或邪,或庄或谐,皆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过目难忘。
台上演员,演技精湛,令人拍案。张五可的扮演者,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之风范。其声清脆悦耳,婉转悠扬,似黄莺出谷,又似泉水叮咚,声声入耳,扣人心弦。一曲“报花名”,唱得花团锦簇,热闹非凡,将张五可之活泼开朗、聪慧伶俐展现得淋漓尽致;“玫瑰调”中,她借花自喻,唱出少女的伤春悲秋与对爱情的憧憬向往,细腻的情感表达,引人入胜。再观阮妈的表演,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皆能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李月娥温柔婉约,楚楚动人;贾俊英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王俊卿,深情款款,病中神态惟妙惟肖……扎实的功底、真挚的情感,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花为媒》之精彩,更在于其幽默风趣之风格。阮妈与张五可之“报花名”,一问一答,将戏曲的程式化动作与幽默的唱词完美结合,展现了两人的机智;阮妈与二大娘之“吵架”段落,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夸张的表情与动作,充满喜剧效果;还有李茂林与妻女出门时那句“女人出门太麻烦”,以及阮妈看到张五可答应婚事时拿反烟斗烫嘴的细节,皆在不经意间引发观众阵阵笑声。这些幽默元素的巧妙运用,缓解了剧情的紧张氛围,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花为媒》自诞生以来,历经岁月的洗礼,却始终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从新凤霞、赵丽蓉到今日演员的精彩演绎,从舞台到银幕,从国内到海外,它所到之处,皆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与喜爱。它见证了评剧艺术的辉煌历程,成为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今之观演,深感经典永恒,编剧之巧妙、演技之精湛、人物之生动、风格之幽默,皆为后世戏曲创作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