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墀头:中国古建筑山墙上的艺术瑰宝

更新时间:2025-09-15 16:17  浏览量:1

在中国古建筑的众多构件中,墀(chí)头虽不如飞檐斗拱那般引人注目,却以其独特的位置和精美的装饰,成为山墙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它不仅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墀头为何物:位置与功能

墀头,俗称“腿子”或“马头”,特指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用以支撑前后出檐。它本是硬山墙建筑特有的构件,在庑殿、歇山、悬山等建筑形式中则无此构造。

墀头最初的功能非常实用:一是承担屋顶排水,二是为边墙挡水。由于其特殊的位置——远远望去,如同房屋昂扬的颈部——人们逐渐开始在其上施加装饰,使其从单纯的功能部件演变为展示艺术与文化的载体。

历史渊源:从实用到艺术的演变

墀头的产生,与硬山墙的出现密切相关。硬山墙是将山墙伸出两山屋面以保护山面木构的形式,墀头则占据了衔接山墙与房檐瓦的部分。在明代之前,墀头多为简单的砖砌或堆叠,装饰性较弱。明代以后,随着砖瓦生产技术的大发展,砖产量大幅提升,墀头在北方民居及部分南方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开始注重装饰。

清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美学需求也日益增强。墀头作为建筑的重要“门面”,其装饰变得愈发富丽堂皇,成为了屋主身份、品味和美好愿望的象征。

结构与形制:官式与地方做法

墀头的结构通常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以檐收顶,为戗檐板,呈弧形,起挑檐作用。

·中部称为炉口,是装饰的主体部分,形制和图案多样。

·下部多似须弥座,称为炉腿,也有地方称其为兀凳腿或花墩。

在明清官式做法中,硬山建筑的墀头由下至上一般分为下碱、上身和盘头梢子三部分。盘头梢子(又称“梢子”)是墀头出挑至连檐的部分,造型最为复杂精美,按层数可分为五盘头与六盘头。

墀头的地方做法则较为多样。例如在晋陕民居中,墀头墙由下肩、墙身(常有垫花活)和挑檐三部分组成,墙身与挑檐相交处常垫有雕饰精美的石活。在江南地区,墀头(或称垛头)的构造则分为勒脚、墙身和垛头三部分,排砖砌筑方式依其上层挑出部分的形式和雕刻要求可分为飞砖式、纹头式、吞金式等多种样式。

装饰艺术:图案中的吉祥寓意

墀头的装饰繁简不一,简单的全无雕饰,仅叠合多层枭混线;复杂的则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类吉祥图案,且院落内的墀头图案往往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其装饰图案大体可分为五类:

1.植物类图案:如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幽芳逸致、清高风骨;牡丹代表富贵祥和;卷草纹则寓意长寿和多子多孙。

2.动物类图案:常用鹤、鹿、麒麟、凤凰、猴子、马、蝙蝠等寓意明确的动物。松鹤象征延年益寿;鹿谐音“禄”,寓意高官厚禄;麒麟送子表达早生贵子的愿望;猴子骑在马上喻指“马上封侯”;蝙蝠则取“福”的谐音。

3.器物类图案:主要有“四艺图”(琴棋书画),寓意书香雅阁;博古图表现主人追求清雅、高贵的意志;与宗教渊源的图案,如佛教的“巴达马”(莲花)、道教的“暗八仙”(葫芦、团扇、宝剑等)和“道七珍”,兼具宗教功能与吉祥象征。

4.文字图案:直接利用“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直白而真诚地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5.综合类图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将植物、动物、人物进行搭配,甚至展现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故事和戏曲故事,增加了图案的趣味性和文化深度。

这些图案不仅美观,更是屋主对富贵、长寿、幸福等美好愿景的寄托。

墀头的文化内涵与保护传承

墀头虽只是建筑中一方微小的天地,却凝聚了匠人的心血智慧与屋主的情感诉求。它鲜活了墙头屋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仕途理想的渴望、对清高雅逸追求的集中体现。

如今,在三坊七巷、山西晋南民居、河南新郑古街刘家大院等地的古建筑中,我们仍能欣赏到各式各样精美的墀头。它们有些虽略显斑驳,却保留着那份古朴与历史厚重感,默默守护着古老的记忆。

认识墀头,了解其背后的结构与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古建筑。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传承。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