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里 | 唐宅海派会客厅,名家共赴《赋彩东方》艺术联展
更新时间:2025-09-15 21:21 浏览量:1
9月13日,由静安里主办、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策展的《赋彩东方》联展(艺术盛事将持续至10月12日),在承载海派文脉的静安里·唐宅海派会客厅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汇集了诸多艺术家学者、企业家、协会主席、媒体朋友。
PART1:艺术名家共鸣
百年砖墙里当代笔触的演绎
此次联合展出了朱德群、吴冠中、赵无极、沈行工、罗青、周刚、陈九等名家艺术作品,他们以各自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为“东方”命题注入鲜活生命力,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与东方文化的深度对话,将千年文脉凝于画布之上,化作可感可触的艺术共鸣。
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始终以推动 “艺术融入生活” 为初心,在业界树立了专业与品味兼具的策展标杆。当承载历史记忆的唐宅遇见深耕艺术领域的上海艺博团队,这场合作不再是简单的展览落地,而是历史空间与当代艺术的相互成就,是海派文化与东方美学的双向奔赴。
PART2:唐宅海派会客厅
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坚守与创新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张众在唐宅海派会客厅,以铿锵之言为这场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坚守与创新开场白:“唐宅的焕新,是一段历史的焕新。唐绍仪先生对中国近代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宅作为他的沪上故居,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如今,上海静安里的城市更新运营商华发和招商蛇口,深入研究史料,将原本一栋私邸,更新为如今一个城市公共活动的场域,让更多的城市公民了解这座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招商蛇口上海公司第一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刚先生,首先感谢张调研员对唐宅的修缮和价值挖掘的认可,并表达招商蛇口与华发股份,从拿地开始就十分重视这座百年历史建筑的修缮与实用功能的焕新,并在致辞环节中回应道:“唐宅,曾经是沪上名流汇聚的文化地标,自焕新为“唐宅海派会客厅”以来,我们通过文化展览等形式让这座百年建筑重新焕发了活力。未来,唐宅将引入更多艺术家展览、跨界文化联名、沉浸式艺术体验等,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精神驿站。”
PART3:各界翘楚同聚唐宅
共话海派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在海派会客厅,商界领袖的智慧与海派文化底蕴交织成独特的共鸣。两岸企业家峰会中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伟在活动中深刻阐述:经济是艺术的土壤,艺术是经济的灵韵,互为赋能,静安里唐宅海派会客厅与AArt的联袂呈现,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上海城中扶轮社社长、台协副会长、兴总食品公司董事长曾政国先生也有同样感触,他表示:唐宅不仅是海派文化的会客厅,更是企业家精神与传统文化对话的场域。
台北科技大学华东区校友会总会长、昆山荣誉市民、昆山台协理事、安拓集团董事长林文进先生在个人分享中提到:“台北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与历史人物唐绍仪先生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常委同期建校。今天有幸与大家相聚在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的展会现场,是唐宅,赋予了我们一个两岸艺术文化交流的契机。”
80多岁高龄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沈行工老师,今天与他的太太特地从南京赶来上海静安里唐宅,参加此次艺术联展的开幕。他表示:“祖父辈们曾经都居住在上海,此次来参加展览,倍感亲切。唐宅建筑的场域气质,与这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状态相辅相成,充分展示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背后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的璀璨。”
PART4:从文化地标到风貌街区
沉浸南市北里的城市节点作品
上海静安里还原历史上南市北里的格局,将百年文脉与当代生活编织成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这里不仅是上海的文化地标,更是一座可漫步、可触摸、可沉浸的风貌街区,让海派盛境在高阶烟火中新生。
静安里南市,规划约9000㎡石库门风貌商业,汲取新天地、张园等上海城市节点级风貌商业精髓,沿武进路打造历史风貌商业街区,清水红砖与复古檐角诉说着旧时光,而高端零售、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精致餐饮等多元业态,则为这里注入鲜活气息。
静安里北里,规划共计222户「原真」风貌纯墅,首推260-369㎡户型面积。以三重匠造手法,再造一座海派石库门博物馆,以“大开间+高窗墙比”的革新设计,将自然光与城市景致无界引入室内,且以多附赠空间,拓宽风云人物自在往来的社交边界。
随着《赋彩东方》联展的持续进行,唐宅海派会客厅的文化能量正不断扩散。未来,这里将继续以开放姿态,拥抱更多元、更深层的艺术探索与文化交流,让历史建筑成为永不落幕的“文化会客厅”。唐宅海派会客厅,正以持续的文化艺术共鸣,书写上海文化的新篇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永恒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