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召开文艺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
更新时间:2025-09-15 23:00 浏览量:1
本网讯【记者 袁军】2025年9月13日,四川省文学艺术研究会聚焦“以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探索‘文学艺术+乡村’融合发展路径”主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会会长詹小承、副会长刘小宏,理事代表丛守武及部分会员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四川乡村特色资源,共同明确研究会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工作方向与具体举措,为推动乡村文化繁荣与产业发展凝聚文艺力量。
会长致辞:锚定文化振兴核心,彰显文艺使命担当
会议伊始,詹小承会长在致辞中深刻阐释了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意义。他强调,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既需经济“强基”,更需文化“铸魂”。四川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作为本土文艺领域的重要力量,需充分发挥在文学艺术创作、传播、培训方面的优势,深度挖掘乡村蕴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宝贵资源——既要用优质文艺作品讲好乡村变迁故事、传递乡村人文温度,更要以文艺为纽带,带动乡村文旅、文创产业发展,让村民在文化浸润中增强认同感与获得感,真正实现“文化兴村、文艺富民”。
议题研讨:聚焦三大重点,绘就文艺助农蓝图
会上,参会人员结合四川乡村发展实际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三大重点工作方向,为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制定“施工图”。
1. 启动“乡村振兴主题创作计划”,以作品为乡村“立传”
会议明确,由理事代表丛守武牵头,组织研究会会员深入四川特色乡村开展采风活动——重点覆盖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产业示范村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区域,创作一批反映乡村新貌、农民生活、民俗文化的多元化作品,涵盖散文、诗歌、摄影、绘画等多个类别。计划于2025年12月底前完成首批10个乡村的采风工作,年底前举办“文艺助农”主题作品展,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展馆同步展出,让更多人透过文艺视角看见四川乡村的独特魅力。
2. 开展“乡村文艺人才培育行动”,为乡村“育能”
针对当前部分乡村文艺人才短缺的问题,会议确定由副会长刘小宏统筹,推进两项核心工作:一是组建研究会“文艺讲师团”,定期赴乡村开展免费培训,内容涵盖文学创作、摄影技巧、民间艺术传承等,每期培训时长2-3天,重点覆盖村干部、乡村教师、民间艺人等群体,激发乡村本土文艺活力;二是建立“乡村文艺人才库”,对培训中涌现的有潜力学员进行长期跟踪指导,并推荐参与省级文艺交流活动,为乡村文艺人才搭建成长阶梯。
3. 打造“文艺+乡村文旅”融合项目,为乡村“赋能”
为推动文艺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会议提出依托乡村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文艺IP:一方面,协助乡村设计文艺主题旅游线路,如“诗歌里的乡村”“民俗艺术体验之旅”等,同时用文艺作品装点村容村貌——通过村口壁画、乡村诗歌长廊等形式,让乡村成为“可阅读、可体验”的文艺空间,提升旅游吸引力;另一方面,联合乡村开发文创产品,将绘画、书法、民间工艺等文艺元素融入农产品包装、手工艺品设计,助力乡村产品增值,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文艺变现”反哺乡村发展。
总结部署:压实责任抓落实,确保工作见实效
詹小承会长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文艺助力乡村振兴需“接地气、重实效”,坚决避免形式化。为保障各项工作落地,会议明确三项后续安排:一是成立“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小组”,由詹小承任组长、刘小宏任副组长、丛守武任执行负责人,统筹推进各项任务;二是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进度会,每季度向研究会理事会汇报成果,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三是明确时间节点,2025年12月前完成首批乡村采风点的筛选与对接,2026年正式启动全面采风与文艺培训活动。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四川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参与乡村振兴划定了清晰方向。未来,研究会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文艺使命,让文艺之花在乡村绽放,为四川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