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烧画,烧了何止10亿
更新时间:2025-09-13 04:14 浏览量:1
#热点新知#
每次想起吴冠中先生烧画这事儿,我都得琢磨半天——不是心疼那“10亿”,是真佩服他这份“狠劲儿”。要知道他可是首个能在大英博物馆办展的20世纪中国艺术家,搁现在说,那就是艺术圈里拿了“国际认证”的大家,他画的画,随便一幅拿出来都有人抢着要。可他倒好,愣是把200多幅自己熬了不知多少夜画的心血之作,一把火给烧了。
你想想,这200多幅画,哪幅不是他一笔一笔勾出来的?可能某幅画是他蹲在田埂上,顶着大太阳瞅了半天稻子才画的;又或者某幅是他在画室里,对着一张白纸琢磨到后半夜,突然有了灵感才下笔的。就跟咱们自己养盆栽似的,天天浇水、剪枝,看着它从小苗长到开花,谁舍得把它连根拔了扔了?吴冠中先生烧的哪儿是画啊,那都是他揣在心里的“宝贝疙瘩”。
有人说他傻,说按市价算,这把火“烧没了10亿”,换成普通人,几辈子都挣不来这么多钱。可我觉得他一点儿不傻,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画这东西,要是自己都不满意,就算别人捧得再高,也不是真东西。就像咱们写文章,有时候写了半天,回头一读,觉得哪儿都不对劲,哪怕别人说“挺好的,别改了”,自己也会忍不住删掉重写,因为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吴冠中先生就是这样,他眼里的画,得够“格”才行,但凡有一点儿不满意,宁肯毁了,也不让它流出去“凑数”。
你再想想,现在多少人做事都想着“差不多得了”?写东西凑字数,做手工糊弄事儿,更别说搞艺术的,有的为了赚钱,照着别人的风格瞎画,画出来的东西看着热闹,其实没一点儿自己的东西。可吴冠中先生不这样,他把“画得好”看得比啥都重,比那10亿还重。就像老木匠做家具,要是发现木料上有个小瑕疵,哪怕快做好了,也会拆了重做,因为不想让自己手里出来的东西“砸了招牌”,吴冠中先生烧画,烧的就是那份“不将就”。
后来我才明白,他烧的不是画,是对艺术的“洁癖”。他怕那些自己不满意的画流出去,坏了自己一辈子对艺术的较真劲儿,也怕别人把这些“不完美”的东西当回事,误了对真正好艺术的判断。这份心,比那10亿的画值钱多了——现在能有多少人,敢对自己的作品下这么狠的手?能守住这份对“好”的较真?所以啊,吴冠中先生让人佩服的,从来不是他的画多值钱,是他这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