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易至群·求索——中国书画名家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之路

更新时间:2025-09-16 08:35  浏览量:1

前言

“求索”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是贯穿中国书画发展历程的精神内核。书画名家们一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他们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突破常规,另辟蹊径;或融汇中西,博采众长。他们在笔墨间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用作品诠释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感受书画名家们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之路。在这里,您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书画作品,更能领略到艺术家们的风采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愿这次展览能给您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也愿您在艺术的道路上,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追求与梦想。

文/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易至群题《求索》

艺术家简介:

易至群,男,1938年8月生,笔名易子(易经之子),湖南省邵阳市人(祖籍江西丰城)。196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首届本科班并留校任关山月教授助教。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大家。2023年荣获海南省南海文艺奖“终身成就奖”。现为海南大学亚太美术创作中心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校友会海南分会会长、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华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海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海南省中国画学会顾问、武汉画院特聘艺术顾问等。曾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武汉市文联委员兼武汉画院、武汉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中国画作品《诉村史》《追花图》《豆选》《冼星海作曲》《九歌图》《离骚辞意》六幅自1963年至1994年六次连续入选第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大展,三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美术》月刊(1999/4)(2024/5)两次发表评论文章并专题推介,被评为《中国人物画一百家》《中国花鸟画一百家》。2024年8月6日至8月11日,“惊彩绝艳新楚风——易至群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作品集中呈现了易至群从艺60多年来的艺术创作成果。著名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王鲁湘认为:易至群是当代画坛“文化寻根”的代表性画家,是“荆楚文化”的探拓者和坚守者,是锻造中国画“新楚风”的先驱人物。

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研究院)、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海南省博物馆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在海内外举办个展、联展十多次,出版专著《易至群画集》《易至群书法作品集》《楚韵国风——易至群书法画作品集》等数十册。

作品欣赏:

易至群的艺术求索,是一场跨越六十载、以“楚骚浪漫”为引擎的“文化寻根”长跑。从关山月助教到海南大学教授,从武汉到海南再到美国,他不断把“荆楚基因”注入当代水墨,最终以“新楚风”独标一格,完成了传统图式与现代视觉的“双向奔赴”。

一、寻根:把楚文化“请”进当代水墨

20 世纪 80 年代起,易至群数访荆楚、遍游敦煌,提出“墨彩氤氲法”:

以墨混色、以色破墨,互渗、互叠、互泼,形成“既瑰丽又浑厚”的整体氤氲;

把楚漆器的红与黑、楚绣的饱和色、敦煌壁画的叠晕同时请入宣纸,一举打破明清以来“以墨为魂”的单一格局;

自刻印章“丽雅”,宣示“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让色彩成为中国画“合法的主角”。

二、造境:打破定点透视的“超时空组合”

他舍弃传统三远法,把屈原、九歌、飞天、编钟、漆耳杯等不同时空符号自由剪辑:

《九歌图》系列采用“壁画式满幅构图”,人物、鸟兽、云气以“硬边剪影”叠压,远观有西方当代构成的张力,近看仍是一笔一笔的书写;

《天国神游图》把楚墓帛画、敦煌飞天、汉画像石车马同置一帧,形成“浪漫主义的本土超现实”;

王鲁湘称其“开创了与《楚辞》相匹配的超时空结构,把全球新浪漫主义注入中国画”。

三、笔骨:书写强骨+壁画气势

早年师从关山月、黎雄才,练就一手“北骨南韵”的书法性线条;

中年后以“刷”“泼”“叠”“洒”取代细线勾描,行笔如刀,泼墨如云,形成“大开大合”的楚人倔强;

作品尺度向壁画看齐:丈二、丈六常见,画面顶天立地,重归汉唐浩然之气。

四、跨文化:从海南到美国的“双向采风”

1991 年调任海南大学,创办亚太美术创作中心,把椰风海韵、黎族绣面纳入“新楚风”;

旅美期间,系统研究抽象表现主义与色域绘画,返岛后创作《南海恋歌》系列,以高纯度色面与墨块并置,实现“本土色彩”与“国际硬边”兼容;

薛良评其“每到一地,都把区域文化转化为个人语法,形成移动的文化磁场”。

五、教育:让“楚骚”成为学院派资源

在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执教二十余年,开设《楚文化视觉研究》《壁画与写意》课程,带学生重走楚墓、敦煌、南越宫苑;

指导研究生完成《楚漆器色彩谱系转译》《楚辞意象与当代水墨》等课题,使“新楚风”从个人风格扩展为学科方向;

2023 年获第五届海南省“南海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六、阶段回望:四段旅程,一条主线

1. 广州美院时期(1960–1980)——夯实造型与书法功底;

2. 武汉画院时期(1980–1990)——楚文化主题确立,完成《楚骚辞意》初稿;

3. 海南教学时期(1991–2010)——“墨彩氤氲法”成熟,走向大尺幅;

4. 旅美与返岛(2010–至今)——吸纳国际硬边与抽象色域,形成“东方浪漫主义”新坐标。

七、业界评说

关山月:造型能力、书法修养兼备,既守传统又出新机;

周韶华:以楚文化为灵魂,以敦煌、石窟为血肉,完成“画修养”的蜕变;

谢志高:把明清以来的纯水墨拓展为“壁画式墨彩”,弥补了当代水墨色彩回归的空白;

吴洪亮:其画“宛如壁画,重归汉风”,大开大合间挥洒楚人的浪漫与倔强。

易至群的艺术求索,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楚文化的“惊彩绝艳”在当代水墨里重新点火。六十年来,他用“墨彩氤氲”回应文人画的淡泊,用“超时空组合”回应写实再现,用“壁画气势”回应书斋把玩。于是,中国画坛多了一种既古且新、既中又外的“新楚风”:瑰丽沉雄,书写强骨,色墨同辉,浪漫不灭。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