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七中“文化”与“艺术”双过硬 新生军训展风采、中高考成绩双跃升
更新时间:2025-09-16 08:47 浏览量:2
青岛十七中学子展现军训成果。
早报9月15日讯 前不久,青岛十七中新生完成了军训,学生们全新的精神面貌,让家长们看到了这所学校的军事化管理和高质量育人模式给学生带来了质的蜕变。这样的成果其实一直有迹可循,今年考季,青岛十七中学子不仅中考录取分数稳居全市普通高中前列,在高考中也是不负众望,在文化课与艺术赛道中取得优异成绩。曾经一直以艺术见长的十七中,如今理工科目也十分耀眼,不断书写着振奋人心的“双优”答卷。
文化课与专业课双过硬
今年高考一战,青岛十七中普通类考生特招达线人数较去年激增超百人,本科一段线实现了大面积覆盖,做到了高质量提升。美术类考生成绩依旧闪耀,他们不仅以亮眼的艺术成绩拿下名校录取资格,文化课分数也同样亮眼,30余位才华横溢的学子将踏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
这份“文化”与“艺术”比翼齐飞的卓越成就,正是青岛十七中70多年深厚积淀与锐意革新的必然结晶,深植于学校以美育为魂、以课程为桥、以师资为基的独特育人体系之中。如今,青岛十七中老校翻新,操场、食堂、宿舍以及部分教学楼重新改建。记者看到,穿过操场是专业舒适的跑道、教学楼里是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室,来到食堂是干净整洁的餐桌和丰盛的午餐,这一切都让更多莘莘学子在这里自信启航。
为学子铺就多元成长道路
青岛十七中的卓越,彰显于其深刻践行“因材施教”理念所构建的层次分明、路径清晰的“立交桥式”课程体系。学校深谙,唯有尊重差异、提供多元选择,才能真正点燃每个学子的潜能。
近几年,学校教学团队精心打造了三类核心课程群,精准对接不同禀赋学子的发展需求。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为学术拔尖者架设‘凌云梯’,倾力构建强基课程,引入高水平学科竞赛培训与前沿学术资源。为综合素质突出者开启‘智慧门’,创新开设综评招生课程,携手50余所知名高校共建‘优质生源基地’,邀请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与个性化指导。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搭建‘实践场’,依托先进的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工坊等,开发‘实践创新课程’。”学校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化美育实验室,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应用AI技术,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可触可感的创造,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培养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工匠精神。
此外,学校还打破传统学段与类型的壁垒,联合青岛艺术学校开设“职普融通班”。以科学的选拔机制,为兼具文化基础与艺术潜质的学生开辟了更为宽广、灵活的成长通道。同时,30余个活力社团(如健美操、民乐团等)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丰富舞台。
打造“金字塔”式教学团队
青岛十七中的根基,深扎于一支理念先进、情怀深厚的卓越师资队伍。他们是学校育人理念的坚定践行者,是学子成长路上的引路明灯。学校首任致明班班主任葛兴华老师曾道出为师者的初心:“‘致力求知做人,明志报国为民。’作为班主任,致明班的这句格言是我最先传授于我的学生们的。知识改变命运,格局改变眼界,希望我和学生们都以此为训。”这朴素而崇高的育人箴言,穿越时空,仍是今日十七中教师的共同追求。
在齐鲁名校长吴峰的引领下,学校构建了层次分明、充满活力的“金字塔式”教师发展梯队。如:顶层引领是以学术化视野引领学校发展方向。骨干支撑方面,学校现有齐鲁名班主任1人、青岛名师9人,建立省市级名师工作室6个、校级名师工作室15个,形成覆盖全学科、辐射力强大的专业高地。
走在青岛十七中的校园里,经常能够看到老师与学生拿着书本边走边讨论;晚自习的走廊上,也经常能看到老师一对一对学生进行指导,这都是源于学校制订的“一生一策”方案,为每一个孩子规划未来。
据了解,“一生一策”方案要求班主任每学期与班级内学生一对一谈心谈话不少于1次,并牵头协调落实全员育人导师与牵手学生每月个别沟通交流不少于1次、每学期主动与牵手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不少于2次,真正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钟尚蕾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