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吉林省美术馆“城市美学漫步”收官——以艺术为桥深化文旅融合

更新时间:2025-09-16 09:18  浏览量:2

“城市美学漫步”治愈系自然写生课

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主题活动

街巷褶皱里的记忆

拓印时光

自然拼贴簿

林间色谱

9月13日,南湖公园白桦林浸在秋风里,吉林省美术馆“城市美学漫步”美育项目,随着第五期“林间色谱”写生课的最后一笔落下,这场持续数月的美学盛宴,也正式为2025年度的户外活动画上圆满句点。

城市美学漫步

自项目启动以来,始终以“治愈城市焦虑”为初心,将快节奏生活中易被忽略的街角绿植、河畔柳枝、老建筑斑驳砖墙与巷弄青石板路,转化为疗愈心灵的“自然与人文媒介”,为艺术爱好者、亲子家庭及职场人群,带来兼具美学熏陶与情绪舒缓的特色体验,让人们在创作中重拾城市的温柔与诗意,为文旅融合注入鲜活活力。

作为美术馆重点美育品牌,项目紧扣“城市美学探索、艺术疗愈、社群共建”三大核心定位,打破传统美术馆“室内展览”的单一模式,打造“移动的美学课堂”。课程选址覆盖多元城市空间:从承载历史记忆的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到充满生态活力的长春水文化园,从创意迸发的城市艺术街区,到绿意盎然的南湖公园,每一处空间都成为“移动的美学课堂”。项目还划分“自然共生、建筑肌理、城市梦境、未来之境”四大主题分层递进,引导参与者逐步实现“看见城市—读懂城市—爱上城市”的认知与情感升级。

街巷褶皱里的记忆

多期特色课程各有亮点,用艺术搭建人与城市的对话桥梁。新民大街的“街巷褶皱里的记忆”速写课上,专业导师先带参与者漫步街区,讲解伪满时期建筑欧式穹顶、中式雕花背后的历史,再指导用铅笔或炭笔勾勒轮廓。参与者坦言,此前仅觉得建筑“好看”,经速写才留意到窗棂纹样与墙面肌理,仿佛与老建筑展开跨时空对话。

拓印时光

长春水文化园的“拓印时光”课程互动感十足,导师备好宣纸与拓印工具,引导大家触摸树皮纹路、感受石头质感,再覆纸拓印。学员们或趴在草地拓落叶脉络,或合作调色,陌生人间因艺术探索变得熟络,现场满是欢笑。

自然拼贴簿

“自然拼贴簿”课程则打破创作边界,参与者用颜料、落叶、花瓣、旧报纸碎片等多种材料拼贴画作,有人呈现长春公园秋景,有人创作现代建筑剪影。导师强调,这种创作不追求“像”,而是鼓励释放情绪,不少职场人借此转化工作压力,课后直呼“心里轻松多了”。

收官的“林间色谱”写生课将氛围推向高潮。南湖公园白桦林间,阳光洒落斑驳光影,参与者或坐或站,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光影色彩变化,有人聚焦白桦树的色彩渐变,有人将湖面、天空纳入画中,让城市与自然在作品里交融。一位两期课程的参与者说:“每节课都让我重新认识城市,现在街头会不自觉观察建筑色彩与植物形态,艺术成了我与城市相处的新方式。”

项目实则是阶梯式美学教育体系,既通过专业导览提升公众艺术鉴赏力,又借多元创作缓解压力,充分体现“艺术疗愈”价值。数据显示,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亲子家庭占比40%,职场人群占比35%,不少人还加入美术馆“艺术社群”,顺利实现“社群共建”目标。

省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美学漫步”的落幕是新起点。未来,美术馆将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搭建跨年龄、跨职业的长期互动平台,新增特色课程,并联动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城市美学进社区”“校园美学工作坊”等活动,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可持续的城市美育品牌,让艺术成为联结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桥梁。

随着“林间色谱”写生课最后一幅作品完成,参与者们将画作整齐排列在南湖公园的白桦林间。阳光穿过枝叶,洒在色彩斑斓的画布上,也温柔地落在每个人带笑的脸庞,定格下这场美学之旅的温暖瞬间。

学员作品

这场以艺术为媒的城市探索,不仅用画笔与创作抚平了生活焦虑,更以细腻视角唤醒了城市的诗意。而这份“与城市对话”的美好,并未随活动落幕而停歇——在文旅融合的深化推进中,它将持续传递。我们更满心期待,待明年开春,再赴一场与“城市美学漫步”的新约,让画笔继续捕捉城市的美好,续写更多人与城相遇的温情故事。

城市美学漫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